保监会开闸放水,险资有望获得更高收益。信息时报记者黄亦民摄
国内保险业内的“心病”——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过窄将被彻底治愈。前日晚间,保监会在其官方网站挂出五个有关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调整的新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策明确偿付能力达到标准的公司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同时增加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债券种类以及彻底放开基建项目的投资。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过多年的奔走呼告,保监会终于五箭齐发,彻底解放了绑在保险资金身上的束缚,保险资金有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保险公司可直投股票
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业务的通知》中要求,保监会今后对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监管将从“审批制”转为“备案制”,险企应当根据保险资金特性和偿付能力状况,统一配置境内境外股票资产,合理确定股票投资规模和比例。
对此,泰康人寿有关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条新规主要是对中小保险公司有重大利好,因为原来只有下设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才能直接投资股票,而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则需要保费规模、资本金、偿付能力等多重要求,中小保险公司无法达标;而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早已借道大批进入股市。因此,此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只要软硬件达标,中小保险公司即可自主操盘,改变了目前必须通过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市的唯一路径,给有能力的保险公司提只要符合标准的就可以直接入市。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能达标,偿付能力依然是头悬顶上的警戒线。通知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以上的,可以按照规定,正常开展股票投资,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四个季度处于100%到150%之间的,应当调整股票投资策略,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两个季度低于100%的,不得增加股票投资,并及时报告市场风险,采取有效应对和控制措施。
投资范围增加四种债券
保监会近日下发的《关于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的通知》表示,决定调整保险机构债券投资政策,拓宽投资范围,增加投资品种,改善资产配置。根据通知内容来看,这次增加的债券投资品种主要包括:增加财政部代理发行、代办兑付的地方政府债券;增加境内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无担保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债和企业债当中的无担保品种没有被列入放开领域。
就投资有关债券的比例,上述通知明确,投资有关无担保债券的余额,不得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15%。《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应根据偿付能力变化,调整无担保债券投资规模。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的,不得投资无担保债券;连续两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0%以下的,不得增持无担保债券。
基建投资不超总资产6 %
基建行业一直是保险资金最为青睐的目标之一,保险资金在各省的基建项目也有所尝试,但是政策上一直没有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将多少比例的保险资金投入此类项目中。
此次,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则明确,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也将全面展开。通知规定,满足最近两个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120%以上等相应条件的保险公司可开展此项投资。其中,寿险公司可投资的比例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6%,财险公司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4%。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有资金投资债权投资计划的余额,不超过其自有资金的5%。投资单一债权投资计划的余额,不超过可投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