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泰人寿再变脸 推保障险种

2009年04月07日 11:05   来源:解放日报   田 明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回归保障的风潮下,多款保障型险种现身沪上保险市场。3月,共有近7家保险公司推出各类年金险、两全险或分红险。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嗅觉”很灵敏:投连险从去年开始就已灰头土脸,万能险也随着结算利率的持续走低而风光不在,保障型险种既符合监管要求,也是保费规模“添砖加瓦”的最大动力。

    扎堆上市的保障型险种中,瑞泰人寿的6款附加险尤为引人注目。这是这家标榜专攻投连险的保险公司继去年7月推出万能险后,再次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彼时瑞泰人寿推出万能险,正是万能险销售的红火之际;但几个月过去,万能险亦未能挽回瑞泰人寿逐渐下滑的业绩。以上海市场为例,瑞泰人寿的月均保费收入已经由去年7、8月的400万元下滑到今年1月的205万元,市场份额仅为0.04%。而在投连险火爆时,瑞泰人寿的业绩一度占据沪上投连险的半壁江山。 

    专业化让路业绩压力

    据悉,此次瑞泰人寿推出的6款保障型附加险包括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女性险、定期寿险,基本上覆盖了保障型险种的各类领域。对于推出保障型保险的初衷,瑞泰人寿相关人士这样解释:保监会在《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提高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对于一直专注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瑞泰人寿而言,投资型险种也是要建立在具有较为全面的保障基础上的,附加险费率较低有更大的优势,购买投资型保险的客户可以通过附加险的方式将投资和保障功能更好的结合。

    去年7月,瑞泰人寿已经放下“专业化投连险”公司的姿态,推出两款5年期万能险。那时的解释是:万能险仍属于投资型产品,它的推出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瑞泰人寿使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长期目标并没有变。

    瑞泰人寿的说辞固然无懈可击,但在口口声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转型中,还是能看到保险公司历来“以业绩为准绳的指导思想”的影子。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初瑞泰人寿推出万能险,就是希望在投连险困顿的形势下,用万能险弥补公司业绩的急剧下滑。但万能险救市的举措在上海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瑞泰人寿推出万能险3个月的保费收入依旧为零。

    如今,万能险也不再是香馍馍,用保障型险种就市就成为为数不多的方法中最为讨巧的。不过难以预测的是,瑞泰人寿保障型险种是否会步万能险推出初期的后尘。有专家指出,瑞泰人寿一直标榜的就是“基金的基金”投资理念,在基本保障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收益,这是其专业化优势所在。但在保费规模需要扩张的策略下,专业化很难兼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投连险到万能险再到保障型附加险,瑞泰人寿的“变脸”让人颇费思量。

    股东变局或影响定位

    记者在瑞泰人寿的官方网站上看到,瑞泰人寿对自身的定位已经转变为“做为一家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寿险公司,瑞泰目前主要为您提供投资类人寿保险产品,包括投连险和万能险两大类。同时,考虑到保户的人寿保障需求,我们也同时提供多种保障类的附加险供选择,这包括了定期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开业之初“只专注于投连险,没有其它保险产品;不设代理人渠道;走高端路线”的口号也已成为过眼云烟。

    如同大部分合资寿险公司一样,瑞泰人寿也经历了股东方的变化,而人员变化以及经营策略的变化或许对如今公司险种的变脸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006年,英国耆卫集团收购瑞泰人寿的外方股东———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并成为瑞泰人寿新的外方股东。2007年4月,来自英国耆卫集团的丁瑞德被任命为瑞泰人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双方股东向公司再度注资8000万元,并迅速在江苏和广东布局,“10年内跻身中国寿险前十名”的战略目标随之出炉。

    时值国内资本市场牛市初显,瑞泰人寿投连险账户收益明显,销售业绩直线上升:2007年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8.60亿元,同比增长近300%。“歌舞升平”的背后,其实隐患已经显现:北京市场上,以“比对基金”的方式销售投连险遭到监管部门查处;上海市场上,总经理应松离任,且该职位一度空缺数月之久。与此同时,在放量做规模的同时,其手续费支出也日益高涨,“做高端客户”的定位名存实亡。
(责任编辑:王慧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