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盈利模式助推 热钱借投保悄然流入

2008年09月03日 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地下钱庄等热钱流入渠道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的同时,一批港澳人士正通过银行购买内地理财型保险产品大食其利。记者调查发现,既具保底功能也有较高收益率的万能险成了热钱流入的主要跳板,现有规模虽难以估算,但在一定程度上已助长了保险业的虚假繁荣。

  而在整个热钱流入过程中,保险公司并非毫不知情,利益驱动甚至让保险公司配合银行为港澳投保者“想办法”、“出主意”。

  蜂拥广东保险市场

  今年上半年的一线省市如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普遍低于全国平均线,这令同比增幅高达92.63%的广东省,显得“一枝独秀”。

  同比增长185%的银保保费是拉动广东人身险保费飙升的功臣。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日前在广东调研时发现,许多港澳人士为了防止港币贬值及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通过在银行购买人民币计价的保险理财产品,将资金投入到内地的保险市场。

  据郝初步估算,这部分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且多数是在今年上半年涌入的,这与香港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不景气息息相关。不过,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保险资金来自于热钱,却没人能说清楚。保险监管部门也从未披露过相关数据。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热钱的来源多为收入中等偏下的香港居民,对投资几乎一窍不通,基本都由中间人牵线搭桥才到内地投保,投保金额都在两三百万左右。出于置业成本的考虑,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也就成了热钱流入保险领域的集中地。

  “毫无疑问这是热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肯定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特别是保险公司采取目前的这种“追求规模不计利润”的近乎愚蠢的盈利模式,非常有利于投保人套利。而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情况会加剧。

  万能险成主要跳板

  记者找到一家在广东设有分公司的寿险公司业务员,声称有港澳地区的朋友想把几百万港币闲散资金转投内地保险市场,这位业务员当即表示,如果考虑清楚后,他可以帮忙操作,包括与银行进行协调。

  记者问及购买何种保险比较来钱,他给出的建议是:购买万能险。

  “万能险更加透明,收益月月结、日日结,并且抽身也更容易。以今年的资本市场看,万能险既有保底功能,也有较高收益率,最高收益率能冲到6%,比投连险、分红险更具吸引力。”他进一步解释说。

  他还告诉记者,与其接触过的港澳地区居民通常对投连险比较“感冒”,因为投连险与中国内地股市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些居民虽然不是很懂投资,但也知道今年以来内地股市不景气且难以捉摸。”

  因为处理过不少这样的单子,他显得颇有自信。对于记者问及“当日累计交易20万人民币将被要求登记并上报”该如何避免时,他说,只要把资金分拆成几笔进入保险账户即可。

  一家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对记者说,“原来都是我们跑到内地去卖地下保单,现在变成内地业务员跑到香港来拉保单了。”他说,通常经朋友介绍后,香港居民会找到广东相熟的业务员,再约定一个时间在内地碰头,通常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实名设立保险账户。“至于投保所需要的工作证明、资产证明等,内地业务员都会帮他们搞定。”

  对于记者提出有香港朋友投保的咨询,另一家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则显得较为谨慎。“短期套利的话,在操作上有难度。我建议你的朋友不妨作一个长期投资计划,比如投保内地的年金产品。”他指的难度,主要是监管问题。“操作不当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洗钱,监管部门近期在保险反洗钱上抓得很紧。”

  结算利率下调风险

  “由于保险产品退保门槛相对来说更高,我认为如果是短期资金,存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一位业内资深理财师建议说,因为银保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略高,但若扣除退保费用,收益率可能比不上银行存款。

  一家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记者,“别看现在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还有5.5%左右的水平,但是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还有一个下降的过程。等到套现时,可能结算利率还不到5%。”

  但对于整个保险业而言,让热钱大肆涌入,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不仅利差损而且费差损的风险都很大。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即使目前热钱涌入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可能不如楼市和股市,但也应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一旦香港资本市场有活跃的迹象,先前涌入内地保险市场的这笔资金将会迅速撤离,容易造成整个保险业的大起大落。”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