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个月“狂风扫落叶”般的暴跌,一季报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投资手段高明与否的试金石。保险公司因其管理的多是投保人的钱而更被市场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对比三家保险公司的一季报发现,由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赢变现,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同比上涨了76.9%和21.1%,而中国人寿却由于未大规模减仓使得投资收益同比减少了9.9%,投资收益率仅为可怜的1.09%。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有人这样形容国寿一季度在A股市场的操作。而正是这种“不作为”,直接导致了国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0.58%。
有分析师表示,国寿在股票配置上的同质化是导致其不敢轻易减仓的原因。
季度披露方式有玄机
国寿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5.24亿元,同比下降60.58%,基本每股收益0.12元。截至3月31日,公司投资资产为8454.38亿元,报告期内投资收益率为1.09%,低于行业1.20%的平均水平。
“如果按照1.09%收益率来计算的话,可以推算出,国寿一季度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对收益几乎没什么贡献了。”上海一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认为。
“因为保险资金很大一部分投向有固定收益的国债以及定期存款上,而这部分资金的年收益率均在4.5%以上。”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在国寿一季报显示的证券投资栏中,记者大致估算了一下,持仓量排第一的中信证券,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只有2.5亿元,而账面亏损额为2亿元。
相比较,在其持有的前10大股票中,民生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有19.24亿,当期亏损7.28亿;宝康债券基金交易性金融资产20.09亿,当期亏损7.46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寿季报证券投资栏中,公布的前10大股票,仅仅只有上述3只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余12项均为可出售金融资产。”一位关注保险板块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而记者了解到,交易行金融资产与可出售金融资产两者的区别是,前者的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可出售金融资产要在出售时一并计算损益,因此,其目前的盈亏并不计入一季报的业绩。
“仔细比较国寿的一季报和2007年年报,其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是有玄机的。”上述私募人士认为,“通过改变披露方式,有很多信息都看不到了。而现在看到的,能真正影响季报投资收益的股票只有上述3只,那么持有的其他股票到底怎样呢?”
他认为,就拿2007年年报的披露来说,国寿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出售金融资产持仓量前10的股票是分列的。而在一季报中,将两者归为一类,如此一来,国寿曾经重仓的例如中国太保、云南铜业、中国船舶以及中国中铁等等原来仓位排前10的股票信息就被隐去了。
而中金公司近期的一份报告认为,保险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将依赖于两个方面,首要一个就是交易类金融资产占比不能太高,否则会产生大量直接进入损益表的浮亏。
“不过,国寿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违反规定,而这样只是使得季报不会那么‘难看’。”上述上海保险分析师认为,“目前,一季报与三季报会比较宽松,并不会有像半年报以及年报那样严格的审计。”
“投鼠忌器”难减仓
事实上,除了影响一季报业绩的3只交易性股票外,可出售股票的盈亏情况更能折射出国寿的投资策略。
就拿季报公布的国寿第一重仓股中信证券来说,从账面上看,中信证券并非国寿一季报最大亏损来源,因为国寿持有中信证券并计入当期损益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寿持有中信证券很大部分是可出售的股票,即有206.46亿元,而与期初账面351.07亿相比,在整个一季度,国寿单在中信证券上就有144.6亿的浮盈被蒸发了。
事实上,国寿除了在一季度的投资收益未能达到保险业的平均水平外,2007年的年报亦是如此,国寿全年11.07%的总投资收益,也未能跑赢2007年整个保险12.17%的平均收益率。
“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国寿在一季度能够果断平仓的话,就不会出现那么大的账面浮亏了,也就不至于很被动了。”上述私募人士表示,“相比国寿在2007年的稳健风格,而2008年一季度的这种‘死扛’的做法称得上是比较激进的了。”
而综观保险3家上市公司的季报,值得一说的是保险公司似乎更钟情金融板块,譬如银行股,例如像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都是保险公司持仓较重的。
在一些证券分析人士看来,这种投资策略的同质化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以及会影响保险公司在适当时机做一些仓位的调整。
“保险公司偏爱持有的股票,包括银行股,一般来说都是盘子比较大,而一些中小盘股票则险资是比较少介入的。”保险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而这样同质化的投资策略,往往会使其陷入被动状态。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即在行情不好时,想调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