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提高对地震进行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际上,我国年初的大型雪灾,缅甸5月份的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使得加快推进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历史上发生的20个有重大破坏性地震中,发生在中国的地震竟多达11个。地震所带来的损伤惨重,以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为例,该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重要行业,自然肩负着分散风险,降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5月12日四川汶川的地震,为保险业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发展保险市场,提高对地震进行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际上,我国年初的大型雪灾,缅甸5月份的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使得加快推进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全球保险业对地震风险承保比例小
目前,全球各地保险业对地震风险予以承保的比例非常小,大部分地震造成的损失均由个人、国家或者社会进行承担。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险业对地震风险是否可承保存在着不同分歧。
首先,地震发生的小概率和引发的重大损失造成了精算难度。保险产品进行费率厘定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统计基础上,由于地震发生的概率小造成可用统计数据缺乏,加之实际损失价值巨大,加大了对地震风险进行保险精算的难度。
其次,受灾相关性高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许多大型地震发生以后都伴随着多次余震,有的地震甚至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发生大规模地震,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失。这种不同地震发生的高相关性对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提出了挑战,因为保险公司必须随时保证充足的资本金用以应对保险赔付。
再次,中国保险业目前发展现状使得保险风险全球分散受到限制。保险赔付巨大导致地震风险是否可保直接取决于能否将承保风险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分散出去。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始海外上市,但是保险公司将国内地震风险分散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另外,地震预测技术对地震风险可保性也提出了挑战。与过去相比,目前地震预测技术不断成熟,人们主要通过卫星观测地球板块的运动来预测地震。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深层结构的认知有限,地震预测无法做到十分精确,使得地震风险保险缺少了根本的技术保障,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最后,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进一步扩大了承保地震的风险。我国当前许多民众的投保意识薄弱,抗风险意识和能力相当匮乏。现实中缺少诸如对建筑物进行防地震设计等风险防范动机,容易扩大地震带来的损失。
地震保险产品的交易本身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首先是风险的不确定性造成费率厘定过高。根据经济学高风险、高回报的一般原理,保险公司一般会对该类产品设定一定的风险回报率,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另外,投保人逆向选择也是地震保险产品常见的问题。愿意购买保险的人常常是最具有风险的人,而收取较高保险价格会阻止具有较低风险的人购买保险。由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风险较小的投保人退出保险市场,而高风险顾客比例上升直接影响保险赔付的上升。与逆向选择相联系的还有道德风险。投保人在投保了地震保险以后,容易减少对防震抗灾方面的投入,从而滋长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程度,使得保险公司的保险赔付增加。而且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管理成本也大大高于其他险种,间接导致了产品价格增高,容易产生保险产品超过投保人消费预期而乏人问津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