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倒挂
中国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石油进口较上年同期增加25%。国际能源署预估,2008年石油日需求量为790万桶,较其此前的预期减少7万桶,但中国石油需求量仍较2007年增加4.7%。考虑到燃料供应短缺和奥运会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IEA可能再次评估其上述预测。
石油依存度的逐日提高和CPI的高企导致国家只能被动的给予石化企业以巨额补贴,此前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也曾明确指出,我国石油炼化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倒挂。因此改革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一直呼声不断。“将来市场形成了充分竞争关系后,石油定价机制就可脱离政府管制而自由发展。”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的观点极具代表性。
近日在武汉举行的08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做好六方面工作。其中就提到包括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
发改委官员许之敏上周表示,CPI的升幅仍然偏高,今年价格调控的目标任务也很艰巨,政府在实施能源价格改革时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驻京记者胡剑龙
◎专家视点
油价上涨不会影响经济总体平稳增长
我国经济日益承受国际高油价的压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
最直接的影响是进口支付增加
王建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更多依赖能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石油消费处于上升区间,这意味着国际油价高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压力。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进口支付的增加。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今年一季度我国净进口原油4495万吨,同比增长14.9%;成品油净进口量达547万吨,同比增长31.8%。进口原油和成品油造成的贸易逆差累计近331亿美元。
王建指出,由于石油是基础能源产品,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会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走高,并增加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石油主要加工产品中,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9.9%、10.9%和12.1%。顺丁橡胶价格上涨20.7%。1至3月我国PPI同比上涨6.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
油价上涨影响已经开始波及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为了减轻通胀压力,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再未进行调整。但随着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进一步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造成部分炼油厂特别是地方炼油厂停产或半停产,严重影响了我国成品油市场供应。去年年底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出现油源偏紧、停供限供现象。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本途径
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并未改变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6.5%,增幅创历史新高。原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5个百分点。
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措施,加快建立节能型的经济结构来应对高油价。
王建认为,从长远看,仍应建立有利于产业机构调整的价格和财税机制,使高油价信号尽快向市场传递,推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专家普遍指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源价格和相关财税机制的出台必须服从于宏观经济发展大局,考虑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承受能力,选择时机,把握节奏,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