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二季度净值增长30.15% QDII基金抓住机会果断加仓

2009年07月21日 07: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在全球股市触底反弹的情况下,9只披露二季报的QDII基金增加了股票仓位,基金净值快速增长,二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达30.15%。

    加仓抢反弹

    今年二季度,全球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结束,经济下滑态势明显减缓,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全球股市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发达国家股市上涨约20%,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涨幅更为显著。今年二季度是新兴市场股市自1988年有记录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季度,也是美欧股市十年来涨幅最大的一个季度。

    在此背景下,QDII均抓住机会果断加仓,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二季报显示,工银全球和海富通海外是二季度加仓幅度最大的两只QDII基金,分别较一季度末增加14.04和11.44个百分点。截至二季度末,工银全球、嘉实海外两只基金股票仓位分别达到90.62%和90.41%,上投摩根亚太、交银环球和海富通海外仓位也分别达到87.22%、85.72%和82.13%,较高的仓位使这些基金二季度业绩表现出色,都超过QDII基金二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

    受益于中国内需的金融行业和受益于全球经济企稳的能源行业是QDII基金重点配置的对象,海富通海外和嘉实海外的金融股配置比例分别高达54.64%和39.01%。香港市场仍然是QDII基金配置比例最高的市场,港股的表现也不负众望,二季度恒生指数涨幅高达35.4%。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业绩表现良好的QDII基金二季度出现净申购,其中今年以来净值增长最快的海富通海外二季度份额增加6.29亿份,基金总份额达到7.36亿份。华夏全球二季度也出现1.45亿份的净申购,是2007年四季度出海的4只QDII基金中唯一出现份额增加的基金。

    全球经济将迎来复苏

    展望今年下半年的全球市场,QDII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全球经济已经走出底部,将迎来逐渐复苏。海富通海外基金经理陈洪表示,经济的复苏进程可能会有反复,投资者的心态改善也会有波动,所以股市会在波动中前行,但股市大的趋势不改,波动率会逐渐降低。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海富通海外将在投资上坚持积极和灵活的策略,重点投资受益于中国内需拉动和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行业和公司。

    华夏全球基金经理周全则认为,在全球经济缓慢恢复的大背景下,良好的需求增长就显得极为宝贵。下半年,华夏全球将抓住确定性成长这条主线开展投资。区域上,看好新兴市场国家的内部投资消费需求;行业上,看好核能发电、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需求前景较为明确的领域。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嘉实海外基金经理李凯判断,不排除市场会在短期内盘整以等待新的催化剂的可能。嘉实海外会在市场短期调整中控制风险并关注板块轮动机会。另外,李凯认为美国的就业市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变数,是其关注的主要风险点之一。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