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户理财"赔钱赚吆喝" 基金热议"易方达现象"

2009年01月12日 10:47   来源:南方日报   贾肖明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岁末年初,各大基金公司开始交出成绩表。和往年不同的是,除了阳光下的公募基金业绩外,部分基金公司也开始“羞答答”地披露去年开始运作的专户理财业务。

    耐人寻味的是,在单边熊市的格局下,公募基金让很多中小基民“严重受伤”的背景下,近期易方达等基金公司纷纷宣布称,旗下专户投资收益实现了正回报,而且几乎全部专户账户收益为正。

    一方面是基金公司大砸资源在专户方面“赔钱赚吆喝”,一方面是庞大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材“青黄不接”,基金行业的“易方达现象”成为当前基金行业的关注话题。

    易方达公募业绩“退居二线”

    近期,已经开展了专户理财的部分基金公司开始曝光业务运作情况。如国投瑞银基金公司表示,该公司的首单专户运作收益可观,委托人已经加大投资,增资额度达到5000万元。签署首单专户理财合同的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旗下股票类专户一直维持在面值附近,配置类专户的年化收益超过15%。而2008年4月,宣布第一单专户入市的易方达基金更是高调宣布,在A股指数单边巨幅下跌的市场环境中,旗下专户投资收益实现了正回报,而且几乎全部专户账户收益为正。基金公司高调宣布专户理财的成绩,其目的无非有二,在2009年为继续“签单”摇旗呐喊,同时试图为惨淡的公募业绩盖上“遮羞布”。

    虽然专户成绩非常理想,但易方达去年在公募方面却差强人意。由于年初错判了形势,易方达旗下股票基金到二季度末才把基金仓位大幅降低到下限附近,到年末排名在开始逐步上升,但已经和第一梯队无缘,几只股票基金排名在第30到第50名之间。而易方达平稳的排名也仅列第七,被同是老牌配置型基金的华夏回报、博时平衡等大幅领先。

    值得一提的,还有南方高增基金,基金经理吕一凡转战专户后,被誉为“牛市战车”的南方高增在熊市中“翻车”,截至去年年底,全年跌幅超过56%,排名大幅下滑。

    公募人才流失

    在公募业绩一片惨淡中,专户理财业务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两者由于产品设计不同,不能直接比较”,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马永谙表示,部分专户本身设计就是追求绝对回报的,而且股票比例可以在0到100%之间波动,这比公募灵活得多。同时,相对动辄百亿的公募基金而言,专户业务规模尚在亿元左右,如果采取积极投资的策略,运作方式以短线为主,获得正收益并不意外。他指出,并不能就业绩表现本身来质疑基金公司存在直接的利益输送,由于“防火墙”存在,体制上也避免了这一行为。

    但是,马永谙也坦率表示,由于国内优秀的基金投研人员非常稀缺,在公募基金人才贮备尚且不足的同时,基金公司大力发展专户业务,必然导致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2008年年初,顶级基金经理肖坚辞去了易方达策略1号、2号基金经理的职务,专职负责年金、专户等非公募业务,刚刚由助理升任基金经理的刘志奇一个人负责这两只基金。一季度末,两只基金规模合计高达200亿元,年轻的刘志奇接手后,显然经验不足,由于重配已经出现拐点的地产股,导致业绩在短期内排名大幅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在“双基金经理制”流行的今天,易方达旗下公募产品几乎全部是一位基金经理担纲,人才储备问题异常突出。

    专户理财对基金公司业绩贡献有限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的观点非常明确: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是当前很不透明的地带,公募的基金公司只应该管理具有公募性质的产品,私募的投资公司只应该管理具有私募性质的产品,大家各司其责,不要越界。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相关基金公司旗下的同类专户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那么公司有义务说明为何和公募之间的差异会这么大”。

    实际上,虽然专户理财业绩超然,但是对于基金公司的利润来说,却几乎微不足道。数据统计显示,虽然业绩不佳,但是2008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就已获取了多达190.13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费,是2007年的67.23%,利润丰厚。但是基金专户理财由于规模小、费率低,其管理费收入较同类型公募基金几乎可以省略,而且虽然取得正收益,但幅度不大,即使按业绩提成20%,回报也是寥寥无几。

    在公募基金遭遇信任危机的同时,基金公司还在高调宣传推广专户理财业务,是否因小失大,值得深思。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