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今年集体遇冷,却从侧面凸显出基金公司对企业年金业务的“特殊热情”。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随着国内企业年金规模的不断增加,基金业在其中获得的份额也快速上扬,一些基金公司的业务量在今年甚至呈现倍数增长。不过,与此同时,恶性竞争的苗头也已隐约出现,这或许需要引起行业内对该业务如何健康发展的深思。
“类私募”的大蛋糕
针对“企业年金与公募基金有何不同”这个疑问,基金公司专业人士用“类私募”这个词予以了解答。
称其为“类私募”是因为企业年金具有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和相对封闭的运行方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投资方向的限制,隐现出政策对企业年金保证绝对收益的“硬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期向企业年金所有者提供报告外,担纲投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并不需要对外公开企业年金的运作情况。这两方面特点的综合,使得企业年金的运作更类似于私募。
这个“类私募”的蛋糕,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国内企业年金的规模为910亿元,2007年新增规模400多亿元,使得年金市场总规模增至1300亿元。而进入2008年,年金市场规模并没有受到证券市场的调整影响,而是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
作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主力军,基金公司在其中的份额快速增加。以海富通基金公司为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海富通中标企业年金规模超过百亿,实际进入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资产44.15亿元,管理规模相比二季度末的37.69亿元增长17.14%,是2007年底管理规模的4倍。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今年企业年金市场仍然保持增长,但仍低于预期。这主要是由于年初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年金缴费的上限为4%,其余部分必须由职工个人缴纳,这与原劳动部文件规定企业缴费上限可达8.33%有较大差距,对一些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竞争日趋白热化
今年公募基金的失利,使得那些有年金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将灼热的目光盯住了年金市场。这种灼热使得企业年金市场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竞争状况。
“据我了解,有些基金公司的年金业务甚至有零收费的情况,这让我很费解。也许他们是想先抢占市场份额再说。”某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而记者从采访中发现,尽管许多基金公司都表示年金业务并不赚钱,但其对销售人员下达的年金业务指标却有增无减。该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年金业务较为稳定,而且资金流动性较小,这些基金公司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成本并不高。
海富通基金作为投资管理人之一的淮北矿业社保中心主任于杰向记者透露,虽然由于A股市场的下跌,其企业年金收益不如前两年增长快速,但表现还是不错的。他透露,截至今年9月份,淮北矿业企业年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23%左右,其规模也从初期的几千万扩充到三季度末的8个多亿,已经有部分退休职工开始享受企业年金增值带来的利益。分析师认为,基金公司的专业投资能力在企业年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目前获得年金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并不多,抢先“跑马圈地”成为这些基金公司的普遍心态。
相关阅读:
基金一周扫描:年底冲刺 谁将是2008年最大赢家?
华富基金:市场具备企稳和反弹条件
注资终成现实 基金年末"踏空"航空股
封基高分红预期凸显配置价值 预计明年不低于5%
"迷你基金"成年终行情主角 部分面临高位建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