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基金的风控之痛

2008年11月13日 16:46   来源:新华网   余喆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赎回冲击和信用债的回调,令今年基金市场上最抢眼的债券基金暴露出风险控制隐患。

    市场升温-资金涌入-基金赌性上升-冒险行为增多-流动性差资产增加—市场降温—风控问题暴露,在这一逻辑链条的背后,是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求。正因为此,一些基金公司才会将风险控制抛在脑后,博收益、拼排名,甚至进行违规操作,以求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却最终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

    在中国基金业不长的发展历史中,风控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值得深思的是,每当一类基金变得热门时,其风控问题就会逐渐暴露。2005年,货币市场基金一枝独秀,份额占比高达40%,但次年就出现流动性危机,为了应付大规模赎回,一些基金公司甚至自掏腰包补上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导致的损失;过去两年,股票基金在资产管理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出现了“老鼠仓”、“转债门”、“停牌门”等事件,严重影响了基金业的声誉;今年以来,风光无限的债券基金同样难逃“魔咒”,近期,一些债券基金由于企业债持有比例过高,在企业债信用风险骤升和基金赎回压力下也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时常教育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的基金公司为何如此短视?

    一方面,国内基金业十分年轻,仅有十年的历史,尚处于“跑马圈地”的发展阶段。在资产管理规模决定基金公司盈利的前提下,基金公司的管理层往往将做大规模作为主要目标,而没有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国内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流动非常频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自然不会考虑基金公司的“基业长青”,更不会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基金持有人很难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基金法规定基金公司有权召开持有人大会决定是否提高基金管理费率,却没有对下调管理费率作出相应规定。而且,对于理财意识尚不成熟且信息不对称的国内投资者来说,希望他们以赎回来“用脚投票”,进而约束基金公司的行为,无异于天方夜谭。与持有人相比,能决定高管人选的基金公司股东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其结果自然是基金管理人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了后面。

    正如《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所言:“急功近利者不会忠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基金业难免急躁短视,这就需要各方给予必要的监督,在这方面,监管层责无旁贷。我们注意到,在货币市场基金出现问题之后,监管层对其投资比例和风险控制作出进一步规范;基金公司“停牌门”事件出现后,监管层也对上市公司停牌制度进行了修改。当然,亡羊补牢虽未为晚,但能否在基金公司风控问题暴露之前就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这已成为考验监管智慧的试金石。

    有关专家认为,正在酝酿的基金法修改中,如果能进一步加强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将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