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市场单边快速暴跌,造成基金股票仓位迅速减小,而二季度基金总体主动减仓幅度加大,而一些在牛市重仓位的基金公司,却在二季度投资策略依旧我行我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各家机构测算的基金仓位统计,上半年基金股票仓位整体平均下降15%左右,而且多数大型基金公司主动性减仓,而一季度信达澳银、中邮、光大保德信、东方和华商5家基金公司,依然保持着高仓位,甚至利用反弹行情做起波段来。
股票方向的基金半年减仓15%
随着股市的震荡走低,基金的股票仓位在上半年也在逐渐调低。据中信证券、安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德胜基金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对基金仓位测算的报告,《每日经济新闻》粗略统计得出,2008年上半年基金股票仓位下降15%左右。
经记者调阅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等机构数据,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持仓分别是76.1%和77.3%,截至6月27日,这两类基金仓位平均值分别为65.11%和58.79%,仅在二季度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混合基金仓位就下降约10%。而去年年底时,这两类基金的股票仓位还分别为81.16%和77.16%。也就是说,半年时间内,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下降了15%左右。
在二季度几个暴涨暴跌行情中,特别是6月10日千股跌停时,基金仓位测算就更加接近实际状况。据安信证券测算,仓位高于80%的基金公司有8家,中邮、新世纪、信达澳银、天弘、光大保德信、万家、益民和华宝兴业;有10家基金公司减仓15%以上,摩根斯丹利华鑫建仓约42%,交银施罗德、泰信和东方基金减仓都在20%左右。
事实上,基金一季度仓位下降的背后,基金被动忍受缩水的可能性极大,股票资产市值快速蒸发致使仓位降低;而到二季度估值继续下降,基金变为主动减仓。
包括东方、中邮和华商在内的"重仓派"基金,二季度都在降低仓位。据中信证券测算,目前兴业、天治和汇丰晋信等基金公司的仓位较低,大约维持55%左右甚至更低。
"从先前的一味追高,到之后保持高仓位以结构调整为主,到不得不全面采取控制仓位的策略,强调仓位配置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成为基金的主流。"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基金从轻视仓位策略全面转向仓位控制,这凸显了在全面的系统性风险下基金策略选择上的无奈。
高仓位基金熊市中陨落
一般来说,基金仓位在牛市普遍偏高,以80%~90%者居多,而60%~75%的中低仓位基金居少。据海通证券跟踪基金仓位数据,今年1季度有5家基金公司仓位在90%左右,即信达澳银、中邮、光大保德信、东方和华商。
单以这几家在2006年以来的牛市中崛起的基金来看,恰恰是因为牛市中的重仓策略和以绩优股为方向的价值投资策略,以及对股改重组股票策略,造成基金业绩的一落千丈。
仅以去年排名第五的光大保德信红利为例,该基金一贯以坚持高分红和中盘绩优股投资为主,从2006年6月到今年1季度,其仓位几乎都在85%~90%之间;在投资个股和行业方面,偏爱金融和机械制造业,重兵驻扎于招行、浦发、中信证券、中兴通讯和云天化等绩优股,而且在1季度还增仓了十大重仓股。
光大保德信旗下的多只基金今年损失较大,光大红利和光大新增长均下跌约38%,量化核心暴跌46%。
到二季度,根据中信证券跟踪测算,光大红利在二季度大幅减仓,目前大约在75%左右,而是否属于主动性减仓还不得而知。但是,光大保德信旗下的量化核心与光大新增长仓位依然较高,分别为90%以上和85%。
当然,也有基金对大市研判出现重大失误,并且重仓甚至满仓操作。
以大成蓝筹稳健为例,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为了应对去年4月和8月两次高比例分红,该基金在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减仓11%和5.5%,而大市在6000点开始调整前期,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规模增仓将近10%,又于今年一季度增仓6.6%。
另外,从投资思路上讲,该基金坚持大盘蓝筹股中的金融、地产和钢铁,虽然一季度该基金略微减持了万科、招行和平安三只股票,但是增加了中远航运等大盘股的仓位。目前,该基金仓位维持在75%左右,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暴跌了约42%。
此外,东方精选和天弘精选等小盘基金,也在投资策略和仓位的时机把握上出现失误,今年以来这两只基金净值损失惨重。
低仓位基金喜欢做波段
据安信证券和中信证券跟踪测算结果,仓位较低的基金公司以中小基金为主,而且仓位较低的基金还喜欢做波段。
在做波段的基金中,海富通股票在此轮大跌中很少主动减仓,反而做起了波段。在"4·24"中,海富通股票加仓做起了反弹,基金经理以小幅结构调整的方式应对大跌。
另外,博时主题行业、摩根斯丹利华鑫和宝盈基金等低仓位基金,也在今年做过波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