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地震后的基金投资状况也牵动了无数基民和股民的心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市场关于基金投资的评价出现明显的“两极化”,有的人引述基金的买入记录,认为基金很“讲政治”;有的人指着基金重仓股的起落,认为基金不顾大局,还有人提议要把震后大力抛售的机构和个人列入“黑名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地震灾后的基金投资。
地震对基本面影响不大
关于地震对于宏观经济和市场基本面的影响,整个基金业内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观点的主流是,由于灾区本身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大,因此,自然灾害不会影响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行趋势(观点之一可以参考本期基金手记)。
我们还可以引述一下友邦华泰基金最新发布的月报观点。总体上,友邦华泰认为,市场从中长期角度看,仍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而由于历史持仓成本较高,市场经济结构调整拉动股票市场市值结构调整,市场快速杀跌的动力也不充分。所以,市场有可能进入宽幅振荡格局,以时间换空间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更有意义的部分是关于目前市场的策略选择。该公司认为,股票市场的实质是一定的可预测性,更大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因此,面对一个“短期、中期走势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但长期趋势一目了然”的股票市场,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把决策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把决策建立在一个更长期的趋势把握上。
不能盲人摸象
事实上,囿于短期的趋势和市场波动,频繁进行操作,已经成为基金进入2008年后的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病症”。
而这个“病症”和目前市场内日益风行的对基金投资评价的“短期化”、“简单化”趋势密切相关。
就以地震后的基金投资的市场评论来说,部分即有类似倾向。诸如,看着一、两天的基金交易情况、或是个别股票投资情况就大胆推测基金投资动机的;不看基本面,而仅仅根据短期买卖就对投资者爱国情操下结论的;初入市几天,尚无法辨认基金类型者,但却热衷于根据短期内业绩表现判断基金投资能力高下的。
这也难怪会有部分市场人士对近期的基金投资出现“忽赞忽弹”的神经质评价了。
类似的情况,今年以来还有很多,诸如前一阶段的“QFII抄底A股市场”论,“基金砸盘XX板块”论、以及最新出现的“QFII砸盘A股论”,以及关于这个观点的争论等等。相当部分都是带有“盲人摸象”、“刻舟求剑”色彩的主观臆测。
勿“鼓励”趋势投资
回到震后的市场上,基金投资的观点真的应该因此事件而出现大的变化么?
借助突发事件打压市场的投资行为固然为人不耻,借着“灾后重建”大买某些股票难道就是“爱国”的善举?
既然市场基本面本身没有大的影响,那么随着灾情的出现,转而大幅变化投资观点的基金,显然就有些问题。无论其是多翻赚空、还是空翻多,无论它短期内是否转到钱。
同样,如果有基金拿着基民的资产在短期内作大量、频繁的买卖,做大量的趋势投资。无论其是否盈利、短期内是买的多还是卖的多都不应当受到基金投资者的欢迎和认可。答案正是前文所说的,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把决策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而一旦基金违背自己的投资理念、违背了对基民的承诺,结果必然会让基金持有人最终蒙受损失。这个比短期内的业绩排名,或是抄底逃顶的成功率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