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增加弹性抵御风险 或再次躲过金融危机
2008年06月18日 07:19
来源:中证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破6.9,报6.8919。汇改以来(含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也首次突破20%,达20.09%。近三年的升值之路,增强了中国抵御通胀和金融危机的能力,也刺激了热钱快速流入,并给一些出口企业带来冲击。
此间观察家认为,升值不是汇改的最终目标,未来汇改的方向应该是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经济金融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抵御金融危机。
或再次躲过金融危机
近来越南金融风波引起亚洲经济体的高度警惕。越南政府一次性调低越南盾汇率2%;5月亚洲多个国家货币对美元显著贬值,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央行被迫抛售美元干预汇市。回想10年前以泰铢为首的货币贬值曾引发资金大规模撤出东南亚市场,对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担忧笼罩整个亚洲。
在一片风声鹤唳中,人民币再次成为唯一坚挺的亚洲货币。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8%,在除日元外的亚洲10个流动性最强的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升值幅度是最高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从汇改前的1:8.2765,到昨日升值20.09%。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5.99%。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是防止热钱和外汇资金流出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目前中国被认为不太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人民币仍在升值,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健康合理,中国经济竞争力继续被看好。
有学者指出,越南金融风波的爆发证明了,长期人为压低汇率是不利于经济金融安全稳定的。在前两年越南本币汇率被明显低估的时候,越南没有果断升值,而是采取大量购入外汇抵消升值压力的对策,从而带来流动性过剩,最终酿成通胀。这样看来,中国2005年7月开启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免于发生类似的金融风波。
导致越南金融风波的外部因素是次贷危机的延续以及美元贬值带来的全球通胀风险。去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加快了美元贬值,因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石油、粮食、原材料的价格高涨,给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严重的输入型通胀威胁。而中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视升值对抑制输入型通胀的作用,在采取数量紧缩和加息政策的同时,主动加快升值速度,对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也起到一定作用。升值可能降低了中国爆发恶性通胀和金融危机的风险。
金融风险仍不容忽视
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包括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内的部分西方高官坚持一贯论调,即尽管他们注意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达20%,但认为人民币应继续升值。人民币与美元的博弈持续近三年,美国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动机是减少美对华贸易赤字,而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根源是减少流动性压力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
人民币究竟应该怎样抉择?在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0%的时点上,升值的利与弊都逐渐清晰起来。汇改之前有学者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大量出口企业将倒闭。目前中国外贸产业对于升值的适应能力显然超出预期,中国5月份贸易顺差依然超过200亿美元。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经历了20%的升值幅度对利润的侵蚀,的确有一部分出口企业已经站在“生死线”上。以前占顺差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今年以来增长明显减速。东南沿海很多纺织企业利润率下滑到3%以下。曾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温州皮革产业难以为继,现在正大量转行经营煤矿开采。
更令人担忧的是,单边升值预期引起大量“热钱”觊觎中国这片投资“乐土”。今年前4个月外汇储备增加2284亿美元,从外汇储备、顺差、FDI推算的其他渠道外汇流入超过1300亿美元。今年以来尽管顺差增速放缓,但另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其他渠道外汇流入正逐步取代贸易顺差,成为新的外汇流入渠道,继续向国内输入流动性。中国5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意外大幅反弹,同比增幅从4月的16.94%升至18.07%,创4个月来新高,这为未来通胀高企埋下新的隐患。中国央行面对更大的货币调控压力。
此外,“热钱”涌入还增加了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去年中国股市一路高涨,“热钱”主要流向股市和房地产,推高了资产价格。今年股市大跌,在利率升高和升值加速的双重刺激下,更多“热钱”可能“蛰居”在银行里,享受着每年10%以上的无风险受益。然而,一旦人民币汇率重估结束,市场预期升值走到尽头,这些“热钱”可能毫不犹豫地撤出中国市场。“热钱”的进进出出加剧了中国A股市场、楼市、金融体系的震荡。
增加弹性抵御风险
2005年7月以前,关于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路还有另外两种观点存在(目前依然存在):一是继续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二是一次性大幅升值到位。目前人民币选择的第三条路线,即渐进升值。实践表明,汇率在不到三年内上升20%,国内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危机。
现在回头来看,如果汇改走第一条路线,继续盯住美元,能否逃过次贷危机、全球通胀、越南金融风波,可能都是未知数。固定汇率下,也许贸易顺差远高于目前,贸易摩擦更加频繁,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局势远比现在严重,能源消耗和环保问题更加突出,等等。
如果走第二条路线,当时多数学者设定的一次性升值幅度也就是20-30%,目前人民币已经升值20%,但是却未必已经到位。所以,实际上当时没有人知道人民币究竟一次性升值多少才算到位,因为美元的走势同样充满不确定性。设想在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后美元继续大幅贬值,人民币该怎么办?最终恐怕只能再次大幅升值。这同样会引致“热钱”进攻。
汇改已经较为平稳地走过快三年的时间。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目前情况下,汇改仍然要继续进行下去。只不过,借助于越南金融风波提供的教训,中国对于汇改的目的、方向、节奏应该再次有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中国在汇改之时明确指出,汇改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仍是这样的。汇改的目的不是升值,而是逐渐建立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汇改的题中应有之义。
长期单边升值及其预期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是不利的。在人民币已经升值近三年、升幅超过20%的今天,市场对于升值速度的预期出现一定分歧,加大汇率弹性的意义凸显。应该抓住时机,增加汇率弹性,尽快促使人民币出现有升有降的局面。这样,才能减轻投机资金流入的压力,抵御金融风险。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人民币为"民"而"升"
2008年06月17日
·
人民币难再升 中美能源可增合作
2008年06月16日
·
作别越南赚钱时代 淘金者急兑人民币
2008年06月14日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微幅回落3个基点
2008年06月13日
·
6月11日人民币小幅回调 报6.9209
2008年06月11日
·
人民币对美元首破6.92
2008年06月11日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
合作专栏
】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
日韩终结货币互换协议
·
债市元气缓步恢复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
新三板扩容尘埃落定
财智人生
更多
“夫妻店”如何避风险
“买房梦”破灭的样本
揭“豪门女婿”身价
“中国大妈”赔了
·
保护车辆可加保自燃险
·
人民币中间价连跌5天
·
医药股弱市不弱
·
贵金属投资或迎转机
·
上海大众骗补事件发酵
·
别把退休年龄过度经济化
·
二维码:“扫”出食品来路
·
浙江春茶销售逆势增长
·
临桂旅游做足“山水文章”
财界奇闻
更多
微信开通在线支付
“致青春”消费高涨
股票式茶叶你敢买吗
股民最怕"夫妻上市公司"
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
财经大数据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基金人物秀
·
中经即时解盘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