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看好
其实,遭受市场冷遇的创新业务不仅是债券借贷,同样具有做空功能的买断式回购交易与债券远期交易已分别于2004年与2005年推出,但至今交易清淡。
"创新业务在开始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个为市场接受的过程,但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会迎来发展契机。"招商证券何欣乐观表示,在美国等金融市场成熟国家,当市场中出现新事物,也要经历较长时间为市场各方所熟悉和认同。
"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一旦有成交时,规模会很快扩大的。"申万研究员区庆对何欣的观点表示认同。
那么,时机何时才能成熟?
"应该是能够满足两个条件。"上述银河基金人士详释。
其一,利率实现市场化,在基准利率明确的情况下,机构客户拓宽盈利渠道的热情将被激发,对债市中促进交投活跃的更多结构性衍生品呈现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与之相匹配,债券供应方亦能对客户的多样需求做出积极响应。
"一旦市场参与者普遍意识到债市中结构性衍生品能够为之带来更多获利机会时,相关创新业务的成交将会活跃起来。"他说。
区庆则认为,目前国内债市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非推出一两个债券创新品种就能够改变的,只有当市场环境有了根本转变,债券借贷等创新业务大发展的时机才会到来。
"目前市场中债券集中持有于四大商业银行,市场交易主体应多元化,出现交易型机构而不只是资产配置型;而且发债规模应有进一步扩大。"他说。
"此外,如果对银行系统中的交易员业绩采取市值考核的方式,将大大提高他们参与市场创新业务的主观能动性。"他补充道。
在南方基金人士看来:"虽然由于在债市中进行做空风险很大,目前受到监管层严格限制,但随着制度的逐步放开,以后债券型投资基金应也能够参与其中对冲风险和获取投资收益。"
根据世贸协定,2006年12月11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银行(4.54,-0.06,-1.30%)业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将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存款及服务,使其人民币资产大幅增长,而且他们将通过参与债券市场赚取更大利润。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货币及债券市场上拓展步伐的加快将推动国内商业银行谋求突破和债券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前10个月,在中国的48家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6430亿元的债券回购交易,是去年同期的4倍;现货交易也翻了一番多,达到6200亿元;持有债券及票据的总量达360.9亿元,是去年底的近3倍。
2007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透出的信息,下一步中国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拓宽境外机构在境内进行债券融资的渠道。
"外资行的更多介入和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在债市主动性的增强将带来债券借贷等创新业务的活跃。"银行基金人士表示。
据悉,在国外各种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规模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推动其债市发展的正是投资者对各种债市衍生品的灵活广泛运用。
"在债市中引入债券借贷等做空机制还是值得肯定,有了做空机制才能构成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这是利率走向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博士最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