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引入做空机制的股指期货推出前夜如火如荼地备战气氛截然相反,可实现债市做空的借贷业务开闸三月有余,至今交易稀少,市场反应冷淡。
2006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11月20日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借贷业务,即允许投资者通过借入自己没有的债券,在市场上卖出,到期再补回,从而达到"做空"目的。
债券借贷创新业务的推出给债市带来的利好不言而喻。
央行称,此举有利于提高债市的流动性;减少结算失败,促进市场的稳定运行;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盈利模式和风险规避手段,提升市场的有效性;有助于做市商做市能力的提高。
交易冷清
当初,债市"新做空时代"的到来令市场各方人士精神振奋。
三个月过去了,市场对之反应如何?
"我们暂时还没做,先观察一下。"深圳商业银行某业务主管对记者坦言,该创新业务具有一定风险,其实融入债券的成本比借资金还要高,而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此外,对于借贷费用的定价也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参比说法。
"现在做不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相关人士更直接言明,该业务目前在具体操作规则上还有待完善,至于此方面业务何时能开展则说不定,"大机构内部相关措施的完备哪里是三个月可以完成的!"
"目前操作上还未明确处主要有四方面。"一位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
第一是,相关会计核算和税收尚不明确,可能对借贷业务开展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是,以现金交割如何确定金额问题。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债券借贷应以标的债券进行交割,但到期时,经借贷双方协商一致后也可以现金交割"。现金交割的原则是支付标的债券的市场价值,而在市场流动性较弱时,这样做往往比较困难;面对现金交割的可能性,如何处理,也待明确。
第三是匿名交易问题。按照<债券借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债券借贷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非匿名交易。这会暴露交易双方的头寸或者交易策略,从而降低投资者利用债券借贷卖空的积极性。
"在海外市场上,债券借贷通常由经纪商来撮合,或者匿名交易,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参与的积极性。"他说。
第四是,投资户中的债券是否可进行债券借贷。在国内市场,债券的长期持有人一般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而且大多数债券归入投资账户中,是否可以融出进行借贷服务,仍存在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对于将借贷业务公开化,申银万国分析师区庆也认为,投资者恐怕对此并不欢迎。
"银行间市场属于场外市场,机构之间私下根据彼此间建立起的信用关系进行债券借贷,这种操作思路已潜行很长时间,为投资者所默认。"他说。
除了操作流程中相关细节没有密切跟进,另一方面在技术手段上也存在滞后现象。
"我们在与托管行接触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一家托管行往往要面对几家基金公司,各公司对标的债券的计价与估值体系上各异,财会上不好统一,而不同结算形式在运作中需要交易系统支持;而且托管行此方面的管理人员也显得有限。"银河基金人士表示。
但以上原因都只是债券借贷交易稀少的表象,而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导致的市场参与者主动性不足才是根本症结。
"商业银行在此方面主观能动性不强,银行间债市没有做空动力。我们也希望通过债券借贷业务规避风险,获取盈利,但没有交易对手。"大成基金人士谈及此,不免苦笑。
招商证券分析师何欣认为,由于以四大行为主的商业银行现在主要还是以资产配置为主,从价差中获益很少,拓展盈利空间的动力不足。
从债券借贷业务的操作过程来看,当债券融入方以一定数量的债券为质物,从债券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时,必须向债券融出方支付借贷费用,债券融出方将持有的标的债券融出给前者,从中获取借贷收入。
"现在看来,发债方对获取这份收益兴趣并不大。"申银万国分析师区庆剖析道,"目前市场的发债规模受到限制,交易主体比较单一,债券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手中,缺乏同业竞争;而且,由于开展此业务存在一定风险,对于那些信用级别达不到要求的城市信用社、财务公司等机构,债券融出方可能对之借出标的债券后到期后不能收回,因此不愿轻易涉足。"
此外,区庆认为,在目前加息的预期下,机构的投资思路趋同。"只有在市场有分歧时,才会更有成交量。"
而作为可能融债做空方中的成员,基金公司目前受到严格监控,社保等专户资金更不允许从事该项业务。
"现行利率体系未完全市场化,某些方面定价僵化,机构客户无法准确判断未来利率走势,开展此业务操作上存在难度,故主动性不足。"上述银河基金人士表示。
从我国目前的利率情况看,表现为半市场化与多轨并存,如存贷款利率属于管制利率;而金融市场上的货币利率则已完全市场化;介入两者之间的是商业银行浮动利率,利率水平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商业银行有一定自主调节权。而美国等成熟金融市场,都有一个确定的基准利率,通过利率调整,政府可改变国家的整个宏观经济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