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日讯 不到一个月之后,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正式实施。存款保险作为一项金融保障制度,有利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纪律约束,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内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民营银行或迎来快速发展期,
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民间资本的准入,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存款保险的推出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为有效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央行负责人表示,存款保险实行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费率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形成正向激励,强化对投保机构的市场约束,促使其审慎经营,健康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也出,保险费率的适用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对于风险较大的机构适用更高的保险费率,差别化的适用费率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将开启银行竞争新时代。存款保险制度最高赔付限额的初衷是,银行万一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时,通过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证大部分人的存款安全。原本有“政府隐性担保”的银行被迫失去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先天优势,转而借助保险这种商业模式来分担经营风险。
惠及民营银行
从各国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客观上能增强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信用,增加其竞争力。同时,通过差别费率方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
郭田勇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解释称,对公众来说,民营银行这种新生事物是陌生的。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储户们会认为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更小,出现偿付问题的概率也会更小,因而将钱存进资金雄厚的大银行更放心。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有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偿付作保障,将钱存进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对储户尤其是小储户来说几乎没有区别,这无形中增强了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提高了民营银行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银行、中小银行发展对于促进形成多样化的融资体系,丰富金融供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利率市场化步伐将不断加快。银行可以自主定价,储户可以“货比三家”,自主选择银行进行存款。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对金融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保险通过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等机制,及时校正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加强正向激励和市场约束,促进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小贴士:
3月31日,酝酿了21年的《存款保险条例》终于颁布,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条例,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央行表示这一标准可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风险问题而陷入失败。民企办银行的很重要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2014年7月25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披露,银监会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
相关阅读
存款保险解读之一:培养存款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