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增速料放缓

2015年10月23日 08:4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披露拉开序幕。平安银行 23日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711.52亿元,同比增长30.19%;实现净利润177.40亿元,同比增长13.04%。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77亿元,同比增长23.39%;实现净利润61.55亿元,同比增长9.48%。前三季度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年化)为14.51%,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披露拉开序幕。平安银行23日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711.52亿元,同比增长30.19%;实现净利润177.40亿元,同比增长13.04%。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77亿元,同比增长23.39%;实现净利润61.55亿元,同比增长9.48%。前三季度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年化)为14.51%,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此外,在16家上市银行中,仅宁波银行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1-9月实现净利润50.43亿元-55.01亿元,同比增长10%-20%。多家券商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将稳中有升,延续放缓趋势。

  三季度净利增速或略超2%

  对于三季报业绩变动,平安银行表示,从环比看,受央行连续降息的影响,公司各项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均有所下降,但受益于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存贷差、净利差、净息差均环比提升。

  目前上市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并不均衡。多家券商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速略高于2%。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称,预计上市银行三季报净利润增长2.2%,较半年报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降息是影响银行利润增速的因素之一。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预计,上市银行三季报净利润增速为2.2%,基本与半年报持平,全年净利润增长2.1%。平安证券称,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逐季小幅下行,将逼近零增长。在多次降息和资产质量压力的影响下,预计今年银行业净利润呈现逐季下行的趋势。

  招商证券表示,上市银行生息资产以量补价,净利润同比增速小幅放缓。受央行持续降息影响,预计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3bp,但受益于货币环境的持续宽松,预计生息资产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扩大2个百分点至12%,因而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速仅比上半年小幅下降1个百分点至7.3%。在不考虑降息的情况下,未来净息差存在进一步收窄的压力。

  尽管整体业绩增长放缓,但中小银行的业绩增速相对较高。国泰君安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排名前三的将是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24%、13.2%、11.6%。

  不良资产压力仍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银行半年报揭示的不良资产上升状况在三季报中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截至9月30日,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1.99亿元,占比1.34%,比上年末增长54.26%。平安银行称,受经济金融形势和贷款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等内外部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融资能力下降,出现贷款逾期、欠息情况,不良和关注类贷款有所增长。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商业、制造业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 ),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7%,其余行业不良率较低。部分区域受外部经济影响,部分贸易企业、低端制造业及民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出现资金链紧张、断裂、经营困难等情况,不良率有所上升。但公司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质量良好,目前无不良贷款。

  平安证券认为,银行业面对的区域风险及产业链上下游风险仍在蔓延,在实体经济尚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四季度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仍处于上升通道。

  业内人士表示,积极应对外部宏观经济影响,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严格管控增量业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加大拨备及核销力度等,将是上市银行为保持资产质量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积极推进业务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改善需依托实体经济的拉动和政策层面的支撑。银行业资产质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宏观经济下行趋势的扭转和企业投资需求的良性回归,同时银行业务创新将打造新的增长极。

  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公司网络金融以“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为战略定位,服务于B2B企业市场,并向B2C、C2B延展,打造产业链金融生态圈。以“橙e网”为中心的公司网络金融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截至9月30日,“橙e网”注册用户超过74万户,其中公司用户近40万户。同时,平安银行将物联网与金融有机融合,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有效解决动产融资业务的管理难题;以海量数据为基础,提供更有针对性、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平安证券认为,银行业值得期待的政策因素包括:更多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落地,如网络借贷、股权众筹;金融行业营改增方案的落地;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信托行业监管政策落地。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