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洪章:增强三个能力建设 五方面推动建行转型发展

2015年02月10日 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建行银行董事长 王洪章

  日前,由中国经济网、央视网联合制作的12集系列网络视频节目《金融者说》陆续在互联网上播出。今天播出这期节目主题是:中国建行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说“大国金融”。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在2015年,中国银行业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日前,王洪章董事长就经济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华丽转身”;如何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发挥固有优势 支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王洪章表示,最近几年建设银行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了建设银行固有的优势,国家重大基本建设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都有建设银行的身影。王洪章透露,建设银行每年为国家提供的重大的建设和重点工程方面的贷款要占全行对批发企业的贷款50%以上,其中2014年已经占到了60%。“建设银行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并购安排。包括企业结算服务,建设银行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王洪章说。

  重视自身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自身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王洪章表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拨备来解决贷款的核销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前介入,对企业的信贷使用情况要做到事先有防范,然后采取一些预先的措施,化解不良贷款。此外,也在研究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处置和接纳一些不良资产。王洪章进一步指出,不良贷款的处置和管理,跟过去比,手段相对比较多。更重要的是,要选准贷款投向,特别是新增的贷款,要符合国家政策需要。

  走出去步伐加快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大型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迫切需要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王洪章表示,最近两年,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是非常快的。世界各地主要的经济体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都有中国银行业的机构。而且国际业务的增长的幅度,也远远高于国内的银行业务的增长幅度。王洪章认为,国际业务对于银行来讲,既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创新,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海外的服务网络增强以后,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在融资上的支持,资金结算上的帮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王洪章说。

  五大方面进行转型发展规划

  2014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迈进新常态的一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创新的一年,银行业务转型成为改革的必然。王洪章介绍了建设银行转型发展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向综合化银行转型、向多功能转型、向集约化转型、向电子银行转型、向创新型银行转型。“到2020年,要把建设银行打造成客户欢迎、能够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同时又能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一个真正的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现代银行。”王洪章说。

  目前,《金融者说》系列网络视频已全部制作完成,并通过央视网、中国经济网陆续首播,全国百余家网络媒体争相转载,节目受到广大网民的普遍关注和追棒。参与网络视频拍摄的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华夏基金等12家金融机构。节目每周播出两集,每集15分钟。(中国经济网记者 华青剑)

  专题中国建行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说“大国金融

  http://finance.ce.cn/sub/2014zt/whz/index.shtml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