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绿地43人代持200亿元财富 张玉良身家恐超14亿

2014年03月20日 06: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0日讯(记者 臧允浩)近日,绿地拟资产注入金丰投资655亿元借壳。消息始出,一片哗然。据金丰投资公布的《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显示,43人组成的上海格林兰投资将代持28.83%的股份,成为最大单一控股股东,而绿地总裁张玉良成为实际控制人。

  按照3月19日收盘价6.33元计算,上海格林兰实际持有金丰投资约206.7亿元。这个为上市突击成立的上海格林兰公司,一跃跳至台前,名正言顺升级为土豪群体。

  由此一来,张玉良身价几何的话题,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在金丰投资重组预案面世之前,据新地产杂志报道,张玉良持有绿地2%的股权,这样算来,张玉良的身价约14.34亿元,远超万科教父王石。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改革要防谋取国有资产暴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2010年之后,房地产企业的增发、IPO、借壳就全部暂停了,市值700亿的企业,借壳上市,有点太扯了,等于多少个IPO啊!这些股份迟早要解禁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绿地方面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对方未给出正面回应。

  655亿元借壳:股民的钱去解禁绿地人的暴富?

  “无人性——停八月群魔推方案;叹金丰——帅小伙强套绿帽子。某良无良;金丰不丰;小散不幸;天理不存!”北京股民王先生这样调侃道。

  2013年下半年,地产圈里传出绿地要借壳上市的消息,其实前期预兆相对还是比较明显。从去年7月份,金丰投资便开始停牌,后又多“爽约”股民,复牌看似成了冗长无味的肥皂剧。

  之后,关于这个传闻的真实性,成了张玉良每次面对媒体都要回答的问题。不过随后这个消息便得到证实,双方都表示,在上海市国资委的主导下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2013年11月14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股东接洽、商谈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交易各方正在对重组方案进行细化研究论证。

  同时,据张玉良透露,借壳金丰投资的计划已完成现场审计工作,正进入最后申报阶段,并会在今年内完成,不过正式时间需视政府批核速度而定。

  但借壳却迟迟没有消息,直到2014年1月21日,张玉良再次称,金丰投资复牌时间已定,将比1月23号的公告复牌日期推迟一个月左右。他还表示,绿地集团将于今年2月初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上半年成功登陆A股。

  2014年2月22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目前重组各方正抓紧制作本次重组预案相关文件,正就有关事宜继续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咨询、沟通,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2月24日仍无法公布重组预案。经申请,公司股票将自2014年2月24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0日。”

  不过,在此期间,金丰投资一直积极对壳里的资金进行处理,为绿地的进入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金丰投资的复牌的复牌,重组神秘的面纱才被慢慢揭开。3月18日,金丰投资复牌即涨停。金丰投资公布的预案显示,经预估,拟注入资产的预估值为655亿元,剔除金丰投资预估值为23亿元的拟置出资产,金丰投资还将以每股5.58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合计113.26亿股的方式用于支付上述对价。

  虽然该重组预案尚需得到国资委、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但是绿地655亿元的巨无霸借壳还是给A股带来了很大震撼。

  一位股民愤怒的说,“一边房价高企,一边房企投资过剩,一边债台高筑,凭什么还要批房企上市(借壳)圈钱?难道要拿股民的钱去填房企和银行的无底洞吗?”

  抢跑的绿地混合所有制

  资产重组后的金丰投资,其股权结构主要有:上海国资委系统旗下上海地产集团持股25.67%,上海城投总公司持股20.58%,上海格林兰代持28.83%,其他股东持股24.92%。

  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重组后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混合所有制形式,这也正是上海国资系统极力撮合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的主要原因。

  成立于1992年的绿地集团,前身为上海市绿地总公司,设立之初,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由上海市农委系统和建委系统各出资1000万元,张玉良时任总经理,董事长职位则显示为“暂缺”。

  1996年,绿地改制。按照新的股权设置方案,绿地最初的4家投资单位上海中星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投资公司、上海市联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农口住宅建设办公室,分别占改制后股权的40.56%,24.33%,12.17%和4.06%,职工持股会占18.88%。职工自掏腰包入股。

  此后,职工持股比例经过多轮变化,一度超过国有股。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0月底,农委所持的绿地股权被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同时绿地集团的党组织关系调整至市国资委党委。

  此次划转后,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为上海市国资委代持绿地51%的股权,员工持股46%,天宸集团和社会公众持股3%。在相对控股后,上海国资委持股比例继续上升超过60%,绿地成为国有绝对控股。其中,据新地产报道称,张玉良持股2%。

  截至2013年底,在绿地当时的股本结构中,绿地集团职工持股会占36.43%,上海城投占26%,上海地产集团占比25.03%,上海中星集团持9.65%,上海天宸股份持2.89%。

  关于绿地的混合所有制, 3月17日晚,在采访中,张玉良用“敢为人先”来形容此次重组。

  “混合所有制,是既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又发挥混合所有制市场化、灵活高效的优势。” 张玉良还认为,绿地集团在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走在上海及全国国企前列。

  话语之间,不难看到,张玉良的自豪跃然而出。

  格林兰狂欢的背后是国有资产流失?

  一夜之间,格林兰投资成了预案的焦点。

  “插一句话,攸克君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上海格林兰投资的格林兰,对应的英文应该是Greenland (通译为格陵兰),它正是绿地的英译。根据百度百科,Greenland还是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外文名,而张玉良的别名就叫做格陵兰大王。按照攸克君偏狭的理解,这几乎是三位一体了。”这是攸克地产撰稿者的分析。

  上文提及的“上海格林兰”,全称为“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于今年2月19日成立,是为“规范职工持股会而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也就是为了处理重组前纷乱繁杂的绿地集团职工持股问题成立的企业。

  金丰投资预案中的信息就在说明:上海市国资委合计持股比例没超过50%,不能对其形成控制;此外,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总公司是两家相互独立的主体,其作为财务投资人将来并不会实质性介入金丰投资的日常经营管理;剔除上海国资委投资人的持股比例后,金丰投资第一大股东即为上海格林兰,而格林兰的实际控制人依然是张玉良。

  根据新地产报道称,张玉良持有绿地2%的股权。3月19日,金丰投资收盘价为6.33元,按照预案数据,金丰投资定向增发113.26亿股,总市值应为716.9亿元;参照新地产所报道张玉良的持股比例,其身家预计在14.34亿元左右。

  3月18日晚,多名绿地员工纷纷喊出,“走,去格林兰!”显然,在很多员工的眼里,这一夜,成了张玉良和职工持股会彻底的狂欢。

  “其实,张玉良才是背后最大的受益者。通过绿地借壳上市,张玉良名利双收,他的暴富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开了个坏头。”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