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绿地借壳张玉良两放空炮 单挑房地产再融资滑车

2014年03月07日 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臧允浩) 2014年的春天,对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早在2007年,张玉良就有意将绿地整体上市。八年后,张玉良一手把绿地做成业内巨头,上市也就理所当然。不过,过程却写满曲折。2013年下半年,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的消息传出后,分析人士一致认为金丰投资的壳太小,并不适合绿地。然而在上海市国资委的主导下,这桩看似并不十分般配的联姻还是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2013年7月1日,金丰投资停牌后,张玉良踌躇满志,屡放豪言。11月中旬,张玉良称,借壳一事已完成审计,预计年内完成上市。

  冬去春来,张玉良美梦落空。直到今年1月21日,他再次表示,金丰投资复牌时间已定,将比1月23号的公告复牌日期推迟一个月左右。2月22日,金丰投资再发公告,继续停牌不超过30日。这意味着这位地产大佬的两次预言都化为泡影。

  “绿地A股上市,整体方向是对的。但由于涉及利益群体较为复杂,上市节奏肯定没有张玉良预想的快,乐观估计也需要一到两年。”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记者致电绿地相关人员,对方表示,“此前,董事长张玉良说的上市日期应该也是个人估计,公司并没有上市的具体进程表。”至于上市日期屡屡延迟的原因,对方表示,“不是很清楚”。

  金丰投资则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所有信息都已在公司公告中披露。其他相关消息,不便透漏。”

  绿地整体上市 张玉良的八年长跑

  1992年,上海市农委和建委分别出资1000万元组建上海绿地总公司。绿地每年要给投资方25%的固定回报。经过22年的发展,绿地已经成为业内巨头,其2013年的账单便很能说明问题。

  去年,绿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跻身第359位,较前一年提升了124位。同样在这一年,绿地集团实现经营收入超过3300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房地产业务揽金1625亿元。在行业年度排行榜上,绿地以百亿之差,位列万科之后。按销售面积计算,绿地以1660万平方米,居于首位。同样,这也是业内人士和媒体对张玉良多有赞誉之词的根源所在。

  今年初,绿地明确提出了“赶超万科”的宏大目标,这也凸显了张玉良誓坐房企头把交椅的决心。盘子做大了,就要去上市,这是很多企业家的想法,作为绿地的掌门,张良玉也不例外。

  其实,张玉良将绿地整体打包上市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上海地产界的一个论坛上,张良玉就曾说,“绿地集团有意向实行IPO整体上市,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发展目标始终明晰的绿地集团,意欲进入资本市场的计划浮出水面。”

  2011年年初,张玉良再次抛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2011年绿地将加快上市步伐,走国际化道路。”面对媒体时,张良玉信心十足地说,在2011年将加快上市的步伐,但还没有时间表,方向也未确定,并且整体上市还是分成两块上市(房产、能源)都未决定。

  2013年刚进入下半年,绿地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消息便一路传开。2013年7月1日,金丰投资停牌,但绿地与金丰投资的关系还一直是半遮半掩。不过随后这个消息便得到证实,双方都表示,在上海市国资委的主导下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2013年11月14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股东接洽、商谈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交易各方正在对重组方案进行细化研究论证。

  同时,据张玉良透露,现时公司借壳金丰投资的计划已完成现场审计工作,正进入最后申报阶段,并会在今年内完成,不过正式时间需视乎政府批核速度而定。

  当2013年结束时,绿地A股上市依然没有眉目。明显,对于这次借壳上市的进程,张玉良期许过高。

  直到2014年1月21日,张玉良再次称,金丰投资复牌时间已定,将比1月23号的公告复牌日期推迟一个月左右。他还表示,绿地集团将于今年2月初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上半年成功登陆A股。

  2014年2月22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目前重组各方正抓紧制作本次重组预案相关文件,正就有关事宜继续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咨询、沟通,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2月24日仍无法公布重组预案。经申请,公司股票将自2014年2月24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0日。”

  至此,张玉良关于上市的第二次预言再次以失败告终。绿地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是,“现在并没有上市的具体时间表。董事长的说法,应该只是个人预计。”

  绿地借壳金丰投资 上海国资委的棋局

  2008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重点对待”房企融资。2010年4月,证监会再次发文称收紧房地产融资,并提出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的要求。但2013年7月以来,金丰投资、宋都股份等多家上市房企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再次引发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启的猜想。事后,证监会也多次澄清,称房地产融资并未放开,态度很是强硬。

  但是,中国证监会在2013年11月30日发出《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虽然条件几近苛刻,但融资欲望迫切的房企看到更多的还是希望。于是,也便有了绿地借壳金丰投资这一幕。

  在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的小道消息传出之后,业内人士便纷纷投来了质疑的眼光。

  有分析认为:首先,收购金丰投资定价很难。以绿地目前超过3000亿的资产规模计算,如果金丰投资向绿地全部增发股份,增发股份要锁定3年,绿地得不到发展急需的资金。

  接下来,还有技术操作难题。据绿地发布的2012年财务数据:绿地净资产500亿。按保守评估溢价50%计算,装入金丰投资的净资产约750亿。如果金丰投资增发价太低,而绿地的盘子又过大,金丰投资的股价将来会不高,间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绿地上市就失去意义;但是增发价太高,绿地置换的股份就会很少,这是张玉良不愿看到的结果。

  因此,对于这次借壳,小马拉大车的评价风行一时。

  然而,联姻却一步步走向现实。分析发现,其实这是上海国资委推动国资证券化的结果;此外,这也是上海市国资委为梳理上海的房地产企业而进行的整改。

  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国资证券化率原定目标为38%,最终落实后是35.24%。2013年,上海再接再厉,将继续推动企业集团将优质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国资证券化率目标接近40%。房地产板块,上海国资委也一直是手术不断。

  金丰投资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拥有中华企业、金丰投资和中星地产等地产公司股份。早在2009年底,上海地产集团做出长期承诺,解决旗下子公司竞争问题,并且不再新增地产公司。

  如此看来,同为国资委旗下企业,又是同行;一边是现成的壳,一边是急于上市的绿地,上海国资委这盘棋确实已经谋划很久。

  重组涉及利益群体复杂 绿地上市成马拉松?

  但是,张玉良或许本不这样想。其实,此前就有知情人士爆料称,早在2008年,上海市政府就曾建议绿地集团借壳城投控股上市,建议遭到张玉良的抵制,他反对的理由是城投控股的壳子太小,绿地集团的盘子太大,城投控股并不合适。

  五年间,颇有政客风范的张玉良和上海国资系统进行了怎样的周旋,大佬张玉良自身又经历了如何的心理变化,都不得而知。“身段很柔软,不柔软早就被碾碎了。”曾有一位熟悉张玉良的朋友曾这样评价他。

  从金丰投资近期发出的公告和张玉良对上市时间节点的预测失误来看,这次重组进行的并不顺利。

  “这次重组涉及的方面太多,各方的利益分配和均衡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另外,从之前房企借壳上市的经验来看,这个时间周期不会很短,乐观估计也需要一到两年左右。”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这样说。

  2010年5月,金丰投资和中华企业同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正在研究涉及两者的重大事项。上海地产集团对其手术方案随后浮出水面。事实上,这次整合的结果并不成功,同业竞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金丰投资的业绩持续大幅下滑,市场略有所望。这也为上海市国资委的对当地房企的进一步整改埋下了伏笔。

  就绿地借壳金丰投资一事,在上海市国资委看来,借壳上市成功后,上海房企的进一步整合,也加快了国有资产证券化;同时,据业内人士猜测,这也势必会提高上海国资系统的对绿地的控制能力,可谓是“一石三鸟”。

  但在张玉良看来,事情则显得有些复杂。借壳上市之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何分配?张玉良本人对绿地的控制力是否会削弱?这些或许才是重组的关键!

  另外,此前有业内人士猜测,借壳可能会动摇张玉良的权力宝座。在绿地的人事任命方面,尽管上海国资委有最终决定权,但毕竟张玉良手中也有诸多筹码:一群随他打拼多年的管理层,经营多年的政府人脉以及持股比例高达46%的职工持股会。

  “这个应该不用担心。”薛建雄则这样告诉记者。

  年届58岁的张玉良,离法定退休年龄还有两年。上市的马拉松跑了8年之后,在未来不多的时间里,绿地还会经历怎么样的变数呢?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