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债券市场终于浮现一丝暖意,由于资金紧张有所缓解,债市的交投也开始有所活跃。不过,许多机构仍然谨慎,并表示短期回暖不代表真正的市场转折点来临。“寒冷”的债市,对于那些致力于走固定收益专业化路线的 基金公司而言,带来了一场较为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相关公司并不打算改变这一长期战略,只是在产品布局上或稍作调整。
债券弱市不改战略定位
近几年不少基金公司将固定收益业务作为重点拓展领域,但是真正专攻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的基金公司只有少数几家。此类欲“术业有专攻”的公司,无疑面临重大考验,即当市场环境不利时,难以通过引导客户在彼此关联性较小的产品类别中转换,从而维系客户群体和资金规模的稳定。
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一家于今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基金公司,该公司人士坦言,目前市场环境比其预料的更为严峻,但是该公司仍然坚持既有的战略方向,即专注于固定收益产品市场。
“我们董事长日前还就债市的超预期下跌发表过一篇文章,即认为市场参与者有些过度悲观了,债市11月的惨淡景象超出了理性范围。”该公司的市场人士说。
他表示,该公司坚持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在固定收益领域发展空间非常大,宏观大趋势仍然强调债券市场对于整个 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而且随着资产证券化、 国债期货等新工具、新品种的出现,未来围绕固定收益业务而产生的产品和收益可能会更加多元,这对于基金公司是非常好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仍然没有计划发行权益类产品,原本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发行一只普通的定期开放 债券型基金,或许顾虑到债市惨淡景象,目前已改为 货币基金。
专业化路线屡屡受阻
其实,走“专业化”的路线,还是迈向综合性的财富管理机构,在基金业内一直存有争议。2006年、2007年股市热火朝天之际,有刚刚成立的基金公司曾有想法做只发展权益类产品的“精品型”基金公司,但此方案最终遭到否决,原因是中国股市尚不是成熟市场,波动太大,一旦市场趋势性下跌,持有人纷纷赎回,将给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而发展包括股票、债券、保本等在内的多种产品,有益于形成完备的产品线,供投资者在不同阶段进行选择。
“没想到今年在债券市场上又开始上演这一幕了。”一位业内人士发表了这样的感触。
不过,谈到这一问题时,有数位基金公司人士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表示,现在的行业形势与前些年有些不一样,基金公司本身就在大扩容,而且行业分化已经较为明显,如果再都走“综合性”的同质化路线,可能已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相反,致力于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可能将较好地抓住被忽略的市场机会,从而迎来赶超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这些年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基金公司早已有这种“差异化竞争”的意识,但或多或少地生不逢时,遇到了市场的压力,被迫改弦易辙。例如,多年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就有意效仿海外的先锋基金,走独特的指数基金发展路线,该公司当时也密集发行了数只以大盘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不幸的是,当时 A股市场低迷,迟迟难现系统性机会,导致该公司最后打破这一策略,最终还是效仿了大多数基金公司的市场战略。另一个例子是,某中外合资公司想专攻 保本基金领域,但当时正处2007年大牛市的巅峰,该公司的保本基金收益根本无法和 股票基金相比,由此丧失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其实现在来看,如果这两家公司再坚持几年,可能就迎来了极佳的市场机会,公司可以通过细分产品业务先声夺人。但这往往看股东能不能坚持下去,有没有极强的耐心,愿不愿意在公司发展上继续砸钱了。然而在一个公司的发展上,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上述业内人士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