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商圈融资模式兴起中小企业受益

2013年09月02日 08:47   来源:国际商报   孟妮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近年来,由于规模小、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全等因素,北京什刹海商圈的很多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困难。

  2009年兴起的商圈融资模式,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什刹海商会金融服务部负责人李斌表示,从2009年至今,借助商圈融资模式,什刹海商会共帮助会员企业办理融资100多件,参与企业占会员企业总数的60%~70%,贷款金额大多为200万~300万元。

  事实上,什刹海商会的成功案例只是近年来商圈融资模式发展的缩影。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商圈融资大大缓解了解它们的融资困难,但受实际操作不易、企业融资意识不强等制约,该模式还有待继续推广。

  企业受益

  所谓商圈融资,是由银行、市场管理方和担保公司三方合作,由市场推荐商户为授信客户,担保公司为商户提供担保,从而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等商圈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中小商贸企业的主要聚集地。然而,由于商圈内多数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抵押物少、信用记录不健全,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商圈融资模式应运而生。2011年,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商圈融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与北京银行签订了《推动商圈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商圈融资发展。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北京、山东等商务主管部门与北京银行签订意向性授信协议,累计授信额度达100亿元,北京、济南、上海、长沙等地区的40个商圈累计获得贷款41.2亿元。其中上海、杭州、北京三城市商圈受益明显。

  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上海为例,北京银行上海分行为上海大芦钢建材市场、上海康建建材市场、上海松江钢材市场等53家商户发放贷款共3.69亿元。

  对此,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中小商贸企业多为个体经营者,往往没有固定资产,资金短缺是制约它们发展的瓶颈。过去很多企业选择在民间自发融资,不仅利息高,风险也大。商圈融资模式给它们带来了福音。

  在赖阳看来,商圈融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还促使其由个体经营向现代商贸企业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还需加力

  事实上,参与商圈融资的银行不止北京银行一家,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纷纷开发了相应的融资产品,并不断创新。

  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华夏银行从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入手,首创“平台金融”业务模式。2012年,华夏银行已与114个平台客户对接,涉及供应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市场商圈等多种业态,服务平台体系内小企业近2000户。

  尽管如此,很多中小企业依然是商圈融资的“门外汉”。

  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研究部主任吴瑕表示,对很多中小商贸企业而言,商圈融资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商圈融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且如果没有商圈内的大企业做担保,小企业也难获融资。”

  什刹海商会金融服务部负责人李斌也表示,现在银行的商圈融资产品多以一年为限,最多也只有两年,而商贸企业从投入到产出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使得很多企业有心无力。同时,对于受企业普遍欢迎的老产品,希望银行能保持这些产品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此外,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企业主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只盯着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总抱怨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

  吴瑕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缺乏融资意识,不注重学习,只顾眼前,目光短浅,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培训,但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态度很不积极。这也是商圈融资的模式没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对此,赖阳持不同观点,他表示,正是因为很多中小商贸企业不会用政策,不知道如何融资,国家才倡导商圈融资。“今后,应尽量减少商圈融资的流程和审核,让更多企业享受福利。此外,还应对企业进行划分,最终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实现优胜劣汰。借鉴西方的一些融资方式,开发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赖阳补充道。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