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0日讯 作为市场权重股之一,光大证券一直是上证50、上证180、中证100等大盘指数的成份股,而此次“乌龙指”事件发生后,有不少重仓光大证券的基金都“躺着中枪”。此外,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爆发,令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备受市场拷问,向来被视为风控制度最为严格的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据了解,在“乌龙指”事件爆发后,许多基金公司都在认真审视现有的风险控制制度,谨防出现类似的意外风险。为防止这类事件发生,一些基金公司则可能对涉及高频交易的专户及子公司进行内部整顿。受 “乌龙指”事件影响,光大证券(601788)今日开盘跌停。
基金纷纷下调估值 5只重仓基金“躺着中枪”
“乌龙指”事件爆发后,截至目前,已有5家基金公司下调光大证券估值,下调比例超过18%。
长信基金今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使光大证券的估值更加公允、合理,决定自8月19日起对公司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光大证券股票按照9.82元的价格进行估值。简单计算,该估值与光大证券停牌时价格相差18.98%。
此前,泰达宏利、摩根士丹利华鑫、南方基金和申万菱信已经相继发布了针对光大证券估值调整的公告,下调比例在6.27%至15.27%之间,
某基金经理表示,我们预测其每股收益比此前市场预期下降10%-20%,考虑未来公司市场价格可能继续下跌,目前估值已经偏高,所以适当下调了估值。而根据光大证券自己的公告,该事件所造成的当日盯市损失将近2个亿,而后续的连锁反应必定会更加重其负担。
另一位基金经理也认为,光大证券接连发生“重大事件”,直接损失仅仅只是一方面,后续的监管处罚、加上相关事件对公司整体品牌和形象的负面影响,目前的价格需要进行重估。
而作为市场权重股之一,光大证券是上证50、上证180、中证100等大盘指数的成份股,而此次“乌龙指”时间发生后,有不少重仓光大证券的基金都“躺着中枪”。
据统计,截至6月末,共有5只基金重仓持有光大证券,即华宝兴业动力组合、银华中证等权重90、泰达宏利稳定、长信双利优选和中海上证50。
根据持股量来看,华宝兴业动力组合以290万股的持股量,在上述基金中最多,紧随其后的是银华中证等权重90,同期持股量也达到238万股。而泰达宏利稳定、长信双利优选持股量均在50万股左右,中海上证50的持股量仅为5.35万股。
从占净值比例来看,光大证券虽为长信双利优选的第九大重仓股,但占其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到4.17%。
此外,光大证券均为泰达宏利稳定、华宝兴业动力组合的第八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为3.77%、1.87%。很显然,由于没有进入重仓股之列,更多基金的持股量上无法计算,但损失肯定会更多。
“乌龙指”事件警示基金业风控 或将进行内部整顿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整个金融行业的风控是一个警示。虽然公募基金行业的风控比较严格,但是基金专户和子公司就不一定了。
据了解,部分基金公司很有可能对涉及高频交易的专户及子公司进行内部整顿。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还透露,目前对高频交易的风控非常松,甚至很多公司没有风控,因为它要求的是速度,套利机会稍纵即逝。
此外,现在券商做(高频交易)的较多,基金子公司和专户的通道业务可能也会涉及,但是不多。通道业务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整顿,但对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讲,应该影响不大。
而有的公司通道业务是委托基金公司做风控,有的是他们自己做。有些只是需要你的牌照,而有些需要你提供一些服务。当然,服务越多,通道费越高。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还表示,实际上,通道业务本身规模都不大,每个账户的资金量也不大,而且每个账户的投资是分开进行,出现光大证券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针对光大证券将事情原因归结到量化投资上,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质疑,量化策略只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通过人的逻辑和思维去做这样的模型,量化是一把好刀,真正出问题的不在于刀本身,而在用刀人的动机、能力以及对用刀制度的监管与控制。
量化基金受“重创” 子公司潜在风险强于“乌龙指”
在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基金行业真正受创的并不是公募基金,而是隐身于专户业务中的诸多量化基金产品。而事件爆发后,许多基金公司也在认真审视现有的风险控制制度,谨防出现类似的意外风险。
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负责人表示,多数量化基金产品采用的是基于既定程序的高频交易,机器快速下单替代了人工下单,这使得基金公司现有的风控制度很难完全覆盖交易风险。而在此次“乌龙指”事件中,许多量化基金产品在既定程序的设计下被动买入或卖出相关证券,其实已经变相绕过了现有的风控机制,其中隐藏的风险已非人力可以控制。
基金公司的警惕并非杞人忧天。近年来,基金行业大力从海外引进量化投资人才,许多基金公司都建立了量化投资团队,将量化投资设定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使得基金行业的量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除了包括量化投资在内的专户业务外,基金子公司今年以来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风险控制的高度关注。
在信托、券商资管等业务受限的政策“东风”下,基金行业开始快速拓展子公司业务。短短半年多时间,基金子公司所开展的项目已拓展至多个领域,被称为无所不能的“万能神器”。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中并不存在‘万能神器’,基金子公司的发展也不可能一直有政策‘东风’。目前许多基金子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意识地忽略风险而过度强调业务规模,其实已经埋下了很多隐患,未来风险爆发的影响力可以比照此前的信托产品。
另外,虽然基金子公司不会爆发如光大证券“乌龙指”之类的事件,但单纯从风险角度而言,其潜在风险的影响力未必弱于“乌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