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平保A股上市大捷意味着什么?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2月15日 09:46
叶檀
    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平安”)的掌舵者有理由得意,他们近两年在保险、银行、证券领域的谋篇布局、大举扩张,如今收到了丰厚的回报———平安保险发布的公告显示,其A股发行价确定为发行区间的上限每股33.8元,全面摊薄后的市盈率为76.18倍,发行数量为11.5亿股,共筹资388.7亿元。

    如此优异的成绩当然有许多机构的功劳,平安应该感谢管理层,在其A股上市的关键时刻果断叫停了泡沫之争让股市人气重回。他们还应该感谢央行本周适时停发央行票据缓解了资金的紧张局面。与其说这是给所有投资者的大红包,还不如说是封了几个红包而给了平安一个最大的。他们更应该感谢那些抢破头哄抬发行价的机构投资者。不过,他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自己,在混业金融领域跑马圈地让他们掌握了让别人垂涎三尺的金融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平安曾经在保险领域内以轰炸方式狂飙突进,在成为其他保险公司效仿的模式后,却突然发现自掘了一个陷阱,拉保险的能量与赢利能力的滞后让他们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安迅速改变策略,在金融领域全方位出击:2003年将平安信托增资扩股,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2003年年底,平安信托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控股之后改为平安银行,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跻身中国内地银行业前10位”;2006年年中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年末认购上海浦发银行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A股股份,持股上升至4.94%。据称平安在银行领域的野心远不止此。在证券界,平安亦是当仁不让:平安保险公司证券业务部1991年就已成立,1995年成立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公司资本金由1.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如此跑马圈地一番之后,平安棋局再增两个活眼: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及近日A股市场轰轰烈烈的上市。

    平安的金融混业帝国并不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创举,实际上,从中信、海尔到中国人寿,目光紧盯的无不是金融控股集团。与他人不同的是,平安拥有快、狠两字诀。

    平安此次A股上市大获成功无疑给了有条件参与金融混业争霸赛的各路诸侯再一次强烈的刺激,意味着混业争霸赛将进入白热化。谁都清楚,如今拥有一张银行与券商牌照意味着什么———一个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在牌照的照耀下现在都能卖出200万元以上的高价!国有正牌军与海外洋枪队在资本市场钻头觅缝寻求机会哄抬牌照价格,平安的先行一步让他们获得了价格上的制空权,此次A股上市大捷不过是制空权溢价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步。

    如今所有的企业都深刻意识到了这一资本生成捷径,只不过那些民间杂牌军无缘在其中分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权被国有大企业、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机构、QFII等蚕食。我们于是看到如下一幕:国有上市公司互相持股,各方互相叫好的结果是溢价越来越高,一场疯狂的游戏拉开序幕。结果可想而知:金融支配权日益向少数寡头集中,而上市正是资源集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平安成功的后果是刺激了无数小平安的诞生。这些企业的扩张路径极其相似,在短期内建立金融控股集团,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跑马圈地,通过上市盘活资产。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中国可改为“不幸的家庭都有相同的不幸”,经过急剧扩张的一些金融控股公司正在遭遇内部整合的痛苦煎熬。

    金融市场的寡头化意味着市场风险的急剧扩大,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与一种模式的倒下,有可能很快演变为剧烈的经济危机。当我们允许金融控股机构动用一切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时,应该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底牌,衡量一下自己能否经历金融机构泥沙俱下的狂飙突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