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联储褐皮书:强势美元打压经济

2015年10月16日 07:3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8月中旬至10月初美国经济活动总体温和扩张,但是美元升值抑制了制造业活动和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大部分地区的零售消费实现增长,大部分地区制造业活动处于萧条状态,住房和商业地产板块有所好转,信贷条件有很大改善。

  这份报告是根据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这份褐皮书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总体来说表示乐观,但是仍然提及一些下行风险,比如制造业总的来说走弱,部分原因是不少地区能源行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虽然汽车、航空和运输设备行业业绩出现增长,但是金属行业受到美元走强等因素的冲击较大。

  褐皮书特别提及强势美元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认为美元走强普遍影响了销售活动,尤其是在外国买家频繁出现的领域。由于美元升值,在与加拿大接壤的蒙大拿州,来自加拿大的旅游支出减少了15%;在达拉斯地区,石油产品出口也因为美元走强受到轻微影响;美元走强也使钢铁行业的竞争力下降;农业出口也因美元走强受到打压,此外,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也在对农业生产计划造成影响。

  褐皮书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例会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这两个加息决策的重要参考在这份褐皮书中的表述没有明显变化。褐皮书称,一些地区的就业市场趋紧,缺乏技术工人,薪资增长在大多数地区仍然不足;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地区几乎不变或者仅轻微上升。

  美国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均显示,目前经济活动正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元走强和通胀率持续低位徘徊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外界预期美联储很可能将会在明年初才启动加息。

  美国劳工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环比下降,加剧了美国经济出现通缩的担忧。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经季节调整后环比下降0.5%,前月该数据没有变化。当月扣除波动性较大的能源和食品的核心批发物价指数环比下降0.3%,前月为增长0.3%。批发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参考依据。

  此外,美国商务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9月份美国商品零售总额为4477亿美元,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2.4%。剔除波动性较大的汽车和汽油消费,当月美国商品零售额环比不变。商务部同时还下调了8月份的商品零售增长数据。消费开支约占美国经济活动总量的70%,是衡量美国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这些数据进一步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的形势不及预期,美联储或许有更多理由延迟加息。9月初,关键的就业数据也显示出就业市场的改善不及预期。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将于10月27日至28日召开。受到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动荡影响,美联储在9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上没有作出加息决定。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期重申,短期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并不会严重影响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将会在未来数年里以非常渐进的节奏加息。

  不少分析均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元走强和油价持低迷打击能源行业投资等因素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增速,就业增长速度过去两个月也大幅放缓。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没有为美联储启动加息提供足够支持。褐皮书虽然表述总体而言较为乐观,但仍提及了一系列风险因素,外界没有足够理由来改变10月份美联储不会加息的预期,同时12月份不加息的可能性也很高,美联储到明年初再启动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美国经济可能在年底获得更多增长动力,但是必须出现大幅度的改善才可能改变外界预期。

  受到美联储可能延迟加息预期的消息支撑,亚洲市场15日普遍走强。MSCI亚太股市指数上涨1.9%至8月中旬以来最高点。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走强,印度尼西亚盾兑美元汇率上涨2.4%,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汇率上涨2.2%,泰国泰铢兑美元汇率上涨0.5%。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 英镑走高      2015年10月16日
  • · 老郑说汇:美元疲弱难改 澳元走强      2015年10月13日
  • · 老郑说汇:美元偏弱震荡 英镑反弹      2015年10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