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稳增长助力人民币汇率走稳

2015年09月14日 07:3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9月10日,离岸人民币市场突然涌现大量买盘,人民币兑美元暴涨逾700基点。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维稳人民币意图强烈,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增长各项举措进一步发力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走稳。

  多举措维护汇市稳定

  9月10日,离岸人民币市场突然涌现大量买盘,市场认为是中国央行入场干预。有市场人士表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强烈。

  但央行此前对贬值猜测已给予了明确否定回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811新汇改”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汇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属于决定性基本面因素。汇率形成的基础是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其中,经常项目来源于实体经济活动,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反映,观察汇率是否处于均衡需要更多去关注经常项目。中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 ,今年前7个月,作为经常项目主体的货物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最主要的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重要基础。中国经济在全球仍然看好,今年上半年,虽然形势比较复杂,困难挑战也很多,经济略有下滑,但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6月份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从长期看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人民币汇率小幅回调以后,目前已基本保持稳定。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而且货物贸易的顺差还在增加,这都表明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日前表示,近期向外汇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此外,央行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利于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其同时强调,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措施。此外,据媒体报道,外管局近日下发文件加强对“蚂蚁搬家式”购汇管理,防止国内资本快速流出。

  持续贬值弊大于利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向,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第一,人民币没有贬值的基础。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上半年经济回落至7%,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稳定,消费也未受到股灾的影响大幅下滑,经济增长韧劲犹在。同时,中国经常项目仍然保持高额顺差,1-7月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单月屡创新高。尽管短期内中国出口负增长,却与全球需求普遍疲软有关。从全球份额来看,中国出口占比仍然是提升的。

  第二,人民币持续贬值对中国弊大于利 。在当前全球需求仍然疲软的情况下,人民币如果贬值不超过10%以上,很难对出口有太大提振。一旦人民币大幅贬值将引发大量资金外逃,且引发其它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导致货币竞争性贬值,加剧市场恐慌,这是决策层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汇率形成机制在完善中。中国企业的大量外债并未采取有效工具进行外汇风险对冲。早前不少中国企业拥有相当一部分美元债券、欧元债券和贷款,央行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一些企业并未做出充分准备,很少有企业对人民币浮动风险做出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冲手段。为防止企业债务增加过重,预计央行有必要短期内维持汇率基本稳定,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期,来适应市场化后的外汇市场。

  第四,金融市场尚不稳定,股市维稳尚未结束。可以说,经历了早前的市场调整,如今的平静来之不易,但也应看到,即便当前市场有所平稳,但投资者情绪恢复尚待时间。此时做好预期管理,防止资金外流,对于保护难得的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

  第五,争取SDR谈判也需要稳定的汇率与金融市场。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此次完善汇率机制。上述努力也得到了国际机构的认可。如今在最后时刻,更要对此保持重视,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动荡而错失良机。

  稳增长有助汇率稳定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还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因此,稳增长的各项举措,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企稳。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回顾8月主要宏观数据 ,从PMI、进出口贸易、通胀数据、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来看,整体延续了疲弱态势。股市和汇市波动的后遗症可能逐步显现。在经济整体缺乏加杠杆主体(对应投资者缺资产)的情况下,汇率维稳使得在汇率层面的放松也暂时难以看到,货币条件的改善最终只有继续压缩实际利率。鉴于实际利率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除非货币政策猛发力,否则货币条件的改善依然是相对缓慢的。

  财政政策有望更为积极。财政部日前表示,将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诸如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盘活存量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加快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国内消费;设立中国PPP引导基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PPP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核定地方债务限额,并推动融资平台转型改制;适时推进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改革。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