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5000点策略:国企改革紧抓不放 半仓炒股笑对震荡

2015年06月09日 07:4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明年2~3月以前,A股很可能机会大于风险,面对激烈震荡,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可考虑半仓滚动操作,但一定要留下底仓。

◎每经记者 杨建

  昨日(6月8日),沪指在上周五拿下5000点大关的基础上乘胜追击,收盘时站上5100点关口;创业板指则收出三连阴,重挫4.67%,一举跌破5日、10日均线支撑。

  在沪指攻上5100点、创业板重挫之际,投资者是该降低仓位还是满仓操作?后市指数还有多大空间?投资者该买中小板还是蓝筹股?针对上述焦点,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与两位知名私募进行了交流,他们分别是倚天投资叶飞和西藏琳琅投资王琳。

  说大势:未来两月震荡为主

  NBD:沪指昨日站上5100点关口,大盘目前有无上升空间?若还能上涨,空间有多大?

  王琳:首先,目前还看不出行情结束的迹象。最近每到周末就有出现很多利空,这表明空头还有市场,但在牛市中,空头不死,涨势也不会停止。我认为不少所谓的空头根本不是真正的空头,都是为了“上车”,利用利空消息打压其他投资者的多头。

  其次,从资金面看,现在想入市的资金非常多,大家都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进场抢钱,尚无停止迹象。

  第三,从技术面分析,创业板和中小板早已创历史新高,一轮牛市,指数之间需要得到相互应证,即沪指未来也应创新高。目前沪市量价配合理想,支持市场继续向上甚至加速上行;而创业板因此前涨速过快,估计有周线级别调整;中小板指则介于两者之间,更多可能跟随创业板走势。我个人认为,沪指未来可能升至6100点~7500点一线。

  叶飞:要讨论A股有无上升空间,首先要理解管理层意图是要慢牛不要快牛,证监会也在身体力行,从原来的一个月发行一批新股变为一个月发行两批新股,若发行小盘股不行,就发行大盘股,比如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以此给市场降温。如果温度还是降不下来,证监会还有绿色通道机制,就是海外中概股回归A股上市,这将给行情上涨带来很大风险,这才叫利空。

  涉及具体行情,我个人认为,未来两个月以震荡调整为主,沪指看低至4000点甚至3900点。那么,下一波行情何时来临?那就是传统的秋季行情,9月~11月沪指可能冲高至5522点左右,这个点位是2008年的最高点。在达到5522点之前沪指或震荡下跌,这样机构才有机会建仓。如果公募基金在现在点位建仓,大盘将很快达到并超越6124点高点,这就不符合管理层慢牛初衷了。我觉得短期会有大调整,且可能维持2个月左右。

  论操作:首先降杠杆

  NBD:在5100点关口,投资者该买入还是尽快获利了结?如何控制仓位?

  王琳:这轮牛市是因为各方对改革和经济转型寄予了厚望,体现出管理层引导社会资本向资本市场配置,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但必须指出的是,指数越往上风险越大、震荡越大,板块和个股分化会更明显。一旦存款搬家到股票市场后达到基本均衡,就是个中长期大顶。明年很可能是一个风险大于机会的年份,需高度警惕。

  那么,如何面对牛市中的调整与震荡?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现在是牛市,牛市中最主要的策略就是持股。只要牛市没有结束,就该持股,牛市中猜顶正确的概率较小,在大跌中要敢于买票。明年2~3月以前,A股很可能机会大于风险,面对激烈震荡,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可考虑半仓滚动操作,但一定要留下底仓。

  叶飞:首先,投资者要降杆杆,监管层对证券公司两融额度调低,收紧风控,同时证监会要求券商全面自查自纠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第三招是将部分创业板的个股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这些都是管理层为规避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一般投资者认为目前行情赚钱很容易,被风险蒙蔽了眼睛。

  其次,投资者可分散布局精选的小盘股,因为管理层要慢牛,则大盘指标股最好是不涨或小涨,小盘非指标股就可由市场调节涨幅。最后是仓位问题,对于一般投资者,在降低杆杆后还要降低自己的仓位,尽量做到半仓操作,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道机会:国企改革是风口

  NBD:目前不少已涨到高位,下一步投资热点在哪里?

  王琳:从主题投资角度看,今年国企改革可能是相当大的“风口”,可以加大对该领域的关注,围绕国企改革和转型,发掘结构性投资机会。具体而言,未来行业投资大的机会还是在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传统产业机会在于产业整合重组和新技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短期看,有色、煤炭等资源股有活跃迹象,具备一定机会。

  叶飞:目前主题投资热点可在国企改革、军工、券商、次新股、“一带一路”和高科技概念股当中进行精选,这些板块都具备轮动效应。当大盘涨、小盘股跌时,可选择券商、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板块进行操作;当大盘跌、中小板和创业板涨时,可选择军工、次新股和高科技概念股操作。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