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卡清算业务放开 专家:可关注与POS机相关公司

2015年04月23日 15:35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由银联一家机构来管理的银行卡清算领域即将迎来新的竞争。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新政策规定,从6月1号开始,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

  这意味着在中国清算市场一家独大12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国银联将告别垄断时代。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六大条件。其中主要包括: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需要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从目前来看,银行、以及支付宝、腾讯这些第一批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该都能够满足上述这些要求。除了国内的机构摩拳擦掌之外,国外机构也早已守候多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万事达、Visa等一系列国际组织都在谋求进入国内市场,这次政策的放开,必将给这些机构带来机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认为,放开银行卡支付领域的竞争,将带来更多竞争与更多的机会。

  经济之声:随着银行卡清算市场进一步放开,会出现几个方面的变化?

  杨涛:随着银行卡清算市场进一步放开,在新的规则引导下,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银联在新的规则下,可能要重新获得相关一些牌照,那么对于外资卡组织,要进入中国,做人民币清算业务的话,同样也需要申请牌照,这个都是属于原有国内外的卡组织在新的规则下,重新进行有效的市场的运营。另一方面,有可能市场会出现新的进入者,现在各方谈论的可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可能是商业银行,或者是其他一些组织。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开放、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利于整个银行卡清算市场一个健康发展的,而银行卡清算市场,又是整个银行卡产业当中很重要的环节,整体上有助于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领域适度竞争是有利于效率提升,最终对于持卡人、对于商户,能够享受更加低成本的、更高效率的、差异化的、多元化的服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这个市场,未来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说出现大量的竞争,大量的机构,因为从国际经验来看,为了达到规模经济,为了达到服务效率,这个市场往往是有限度竞争的。

  所以在短期内,无论是某些已经具有这些专业清算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是某些商业银行,短期内如果要新成立第二家银行卡专业清算组织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由各方共同发起,这样能够达到一个更有效的市场节奏,我觉得这一次开了一个有效的通道,但是未来哪些机构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当中,或者说有哪些机构适合共同发起一个新的组织,这个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依靠这个细则,依靠这个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个基本把握。来逐步的实现。

  经济之声:从资本市场今天的表现来看,与银行卡直接相关的银行类上市公司走势不佳,多数银行板块成分股今天飘绿。第三方支付板块则跟随大盘出现小幅上涨。爱建证券投资顾问袁峻认为,随着银行卡清算业务的放开,与清算和支付有关的上市公司将出现利好,而与POS机相关的上市公司可以作为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对象。

  袁峻:对具体的上市公司来讲,我们要看央行发布的细则,包括线上、线下跨行交易竞争的标准,划卡的标准,账户的标准以及申请准入门槛等等,通过这个,我们来看哪些企业,或者哪些机构有更好的条件或者相关的收益。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这个对于一般概念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不太清楚这些支付、结算方面的问题,只要记住,第一个有POS那一块,因为你提供POS机的银联商务,它能够拿20%,银联拿10%这样的等等一个比例,刷卡银行拿70%这样,第一个你要明白,它的整个环节包括第一渠道,第二发卡行,第三清算支付人,那么第一发卡行的话,很多人都能发卡,这个是确定的一件事情,第二个就是说这个清算支付公司,和POS机这是渠道,那它能拿30%,未来第一个概念是谁拥有一个POS机,谁拥有大量POS机的企业它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第二个有没有可能有部分就像我们说的一些消费卡或一些支付卡等等,能不能取代发卡行这个作用,它是逐渐扩大它的商铺的范围和领域,这个我们也是要看的,你要从这两个着手点来看,这两个公司的情况,那你就比较了解,不用太去研究它后面,比如更多的东西有没有,有些东西太复杂。

  然后看一些公司提供的是POS支付一个端口,中科金财它本身它也有银行支付的相应支付的概念,包括像新国都、包括像南天信息等等这些都是专著于电子支付和POS机的公司,这些公司短线来看,它有望做到这种消息开始受到刺激作用的公司,这些是值得关注的。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