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普惠金融如何助力小微企业

2015年03月23日 08:1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全国两会刚一结束,由人民政协报主办的财经智库沙龙直奔“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这一主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对于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什么是普惠金融?金融就是银行贷款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阐释了他的理解和思考:“金融”一词不能等同于银行贷款,也不仅仅是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要理解金融的本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脚踏实地地去推进。

  近年来,以支付宝、P2P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有了快速发展,蔡鄂生认为,“P2P等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属于民间金融的范畴,而普惠金融既包括已经批准的金融机构,现在也包括这些互联网金融,引用一句话表述就是‘普惠金融就是要让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享受金融改革开放的成果’。”

  蔡鄂生说,从去年开始,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比较高,一个原因是传统金融体制不完善,这就需要考虑整个顶层设计,解决整体金融建设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探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如何融合,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点到人们在理解普惠金融时的一个误区,即将其等同于过高的融资满意度,对风险相对忽视。

  普惠金融也是金融,越是针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交易成本越高,风险也越大。“如果不顾条件,一味追求政策宽松,降低信贷标准,甚至搞‘运动式’普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他举例说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都出现了小额信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企图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融资满意度,盲目开展“全民小贷行动计划”,最终诱发危机。

  潘功胜表示,当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银行风险偏好降低、融资条件宽松,甚至造成信贷狂欢。但经济周期一旦进入下行阶段,小微企业更容易出现各种经营困难,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坏账率上升等,最终都会表现或归结为企业的财务问题和资金问题,而在经济下行时期,小微企业获得现金流的其他渠道也会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但也是在这个时候,银行的风险偏好会上升,融资条件收紧,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

  “我国东部一些省份曾出现类似的金融风险问题,银行过度降低信贷标准、小微企业过度融资等行为,将一些企业送上了不归路。”潘功胜认为这值得反思。

  他认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转型滞后的反映。“一直以来,地方政府过度偏好经济发展和过度依赖银行融资、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等问题,造成银行贷款偏向大企业、大项目,这也是各界质疑比较多的。客观地说,相比小微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争夺更有竞争力,大项目、大企业的相对优势削弱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时期,考虑到银行的风险偏好、维护大客户关系的行为偏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小微企业来说优势更为显著,导致企业信贷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资金可获得性下降。”

  在潘功胜看来,降低地方政府过度经济发展的偏好,地方政府融资机制改革十分必要。同时,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约束力的市场主体,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和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财政约束,改善社会资金供求关系结构,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水平,提升微型金融服务供给的可得性。

  蔡鄂生强调,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金融机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