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近年来,我国保理业务发展较快,市场规模日渐扩大,而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巨头争相杀入,也为这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保理行业相关立法相对滞后、税收政策支持不够、制度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外部融资渠道不畅、行业盈利普遍困难、空壳公司大量存在等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日前,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在广州市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内商业保理领域首个省级行业自律性组织正式成立。从2012年试点到地区自律组织建立,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迅速,监管与自律也逐步完善。
20万亿元!不止一位商业保理公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复提及这个数字——全国应收账款规模超过20万亿元。
被业内人士频繁提到的还有另外一组数据: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逾5000亿美元。从2005年到2011年,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保理业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长达到96%。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应该看到上述数据主要是银行保理的业务量,商业保理发展还刚起步。
与此同时,保理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保理又称托收保付,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2014年11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达5219亿美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长12%。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保理业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长达到惊人的96%。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表示,预计2014年我国保理行业交易量突破3万亿,达到3.5万亿元。2018年将达到5.39万亿元。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广东是中国商业保理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在广东省注册的各类商业保理企业的法人企业达732家,另有分公司14家,占全国商业保理企业注册总数的比例接近2/3,累计注册资金总额超过555亿元。
据悉,中国保理业能取得快速发展,得益于银行保理规模的急速扩张,而在2012年,商业保理也开始“破冰”。
2012年,被称为 “商业保理元年”。2012年6月,商务部发文,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同年,商务部发出通知,允许港澳企业在深圳、广州设立商业保理企业。
制度环境尚未建立
与市场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保理立法显得相对滞后,而与保理业尤其是商业保理密切相关的制度环境尚未建立起来,上海、天津两地的试点办法亦有待完善,比如财税(营业税重复征收、拨备税前抵扣)、征信系统接入、产品线完善、信用风险分担等问题,其中也包括法律制度缺失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我国尚缺乏专门的立法和规则,目前只有一些规范,主要包括四大块,一是央行、银监会针对银行保理颁布的规定,主要是强调银行保理应纳入银行统一授信管理;二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就银行出口保理的外汇核销而颁布的规范;三是银行业协会的一些自律规范;四是针对商业保理的商务部419号文(即《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及上海、天津两地的试点办法。
记者注意到,为规范商业保理公司的经营行为,419号文规定了“三个禁止”,即禁止专门从事催账业务;禁止受托从事催账业务;禁止从事讨债业务,而浦东新区的试点办法,则暂未放开“进口保理”和“应收账款催收”业务。
业内:并不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而在对保理公司的监管上,商业保理公司由商务部监管,而银行保理业务归口银监会,这也带来了多头管理的难题。
2012年11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商业保理企业试行办法》;12月,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商业保理业试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商务部门开始正式监管商业保理行业,监管政策初步明朗。
金润商业保理董事总经理徐赛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商业保理)商务部在管,各地商务部门分管,不过政策协调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进入央行征信系统还没有落地,商务部的监管还有待加强。央行把保理公司定义为信用服务机构,银行保理定义为金融机构,真正开展保理业务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不过会很快取消试点,届时全国都可以做。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多头管理的问题并不存在,银行保理业务只是银行的业务品类之一,其归口银监会管理是因为银行属银监会管理,商业保理由商务部监管,两条线管理很明确,并没有多头管理的现实状况。
“商业保理公司确实不适于用银行的监管标准,保理就是保付代理,包含为卖方融资、应收账分账户管理、账款催收等服务,这些肯定不适用于银监会的监管规定。”上述业内人士称。
鑫晟保理一位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商业保理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归口商务部管理很正常,而银行保理是基于承兑汇票、电子票据等交易方式,所以归口银监会来管。
“可以说,商务部和银监会都在完善对保理行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其中,商务部在推动天津地区保理企业实行营业税差额征收问题上做了不少工作,后续还会加快推动上海地区在营业税差额征收问题上的进展。并且,商务部还在积极推动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办法出台,编写行业教材,建立保理行业培训体系,并探索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前述鑫晟保理负责人表示。
至于不同部门分管会否带来协调监管的难题,瀛鳌商业保理董事长刘菊婷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并不会存在这方面问题。比如融资租赁也存在金融租赁,保理有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差别很大,保理有很多种形式,包括融资、分账管理、支付清算、担保、追账,银行和商业保理做法区别很大,也不是竞争关系,商业保理是银行保理的补充,监管统一很难。
前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现在保理行业刚起步,需要的不是太多管的思维,而是要创造好的环境,将行业发展起来。
《《《
存在问题
外部融资渠道不畅、盈利难9成商业保理公司成空壳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在商业保理从业者的眼中,空壳公司比例高达90%,是他们内心的痛。由于银行不给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要发展则需自筹资金,很多公司因缺少资金而运转困难。此外,商业保理发展面临的障碍还有税收、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商业保理存在众多空壳公司,也从侧面说明行业盈利之难,而直接原因是保理公司外部融资渠道不通,政策规定商业保理公司可获得10倍经营杠杆,但银行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外部融资却是逐步收缩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持不同观点:从业者大部分看好这个行业,先注册等机会成熟就开展业务,因此叫空壳公司并不贴切。
业内:保理公司分化将加速
PPmoney董事长陈宝国日前表示,2012年,国家开放商业保理,目前登记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应该有2000多家,但实际运作只有10%左右,由于银行不给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需要自筹资金,大部分公司因为缺少资金运作不起来。
瀛鳌商业保理董事长刘菊婷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空壳公司比例远远不止50%,保理公司得靠自有资金做业务,注册资金5000万元起,如果没有银行支持,确实很难发展起来。从2012年底至今,商业保理没有大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税收、银行对企业支持政策、法律环境等诸多因素。
“在税收方面,保理公司实行全额征税,比如说某公司要对外放一笔钱,要全额征收营业税,税就很高,上海目前已改为增值税,营改增还没完成,意味着除自有资金外,借入资金收入都计税,资金成本就上浮,税收政策还不如融资租赁行业,融资租赁是差额征税。”刘菊婷称。
金润保理董事总经理徐赛花也告诉记者,商业保理公司现在有1000多家,实际开展业务的并不多,一是大环境不太好,试点地区注册和准入门槛都不一样,像深圳等地没有准入门槛,但保理业务很专业,没有专业的团队也做不起来,风险很大,一些公司都不敢做。
“本身行业风险很大,中国信用体系又不完善,保理公司不需要抵押,依靠供应链上下游买方卖方,开展业务有一定难度,现在相当于信用融资,大家做起来比较谨慎,加上专业人才也较缺乏。”徐赛花称。
刘菊婷表示,实际上保理对于贸易的发展,对经济活跃度作用更直接,而涉足的是高风险,但由于外汇管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商业保理公司也无法从事国际保理业务。
“还有就是很多法律条款是矛盾的,包括债权登记制度的效力没有从法律角度得到认可。”刘菊婷表示。
不过,针对空壳公司的问题,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空壳公司的比例没具体统计,但大部分从业者看好这个行业,像先注册等机会成熟再开展业务的情况,叫空壳公司不贴切。
鑫晟保理一位负责人也表示,空壳公司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这个现象,随着行业的规范发展,保理公司的分化会加速。
部分公司已实现盈利
徐赛花告诉记者,业内应该有几家盈利的,而盈利困难和业务量有关,如业务量没达到一定规模,靠自己的资本金,没有杠杆很难盈利。
刘菊婷也表示,商业保理公司很难赚钱,资金成本高于银行;在税收方面,保理公司风控体系不完善,尚处在摸索阶段;另外,银行在征信体系和结算方面有很多控制手段,商业保理要调取征信记录等方面就很难。
而关于保理公司资本金杠杆,目前,我国有政策支持保理公司进行杠杆经营。不过,据记者了解,保理公司想从外部融资极其困难。
比如《天津市商业保理业试点管理办法》规定,商业保理公司的营运资金为公司注册资本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以及借用短期外债和中长期外债。为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倍。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按企业的总资产减去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后的剩余资产总额确定。
既然有政策支持,为何商业保理公司还是很难从银行等渠道融资呢?
刘菊婷表示,现在银行对商业保理公司的支持也逐步退出了,各家银行都在收紧对保理公司的支持。授信本来就有一些大的集团做担保才会有,像小的银行只要是保理业务都要收到总行去批,这说明一方面保理业务风险比较大,再一个保理行业和银行关系比较微妙,商业保理的发展让银行很警惕,银行觉得自己可以做。
“银行给保理公司授信都很少,像国有公司的母公司融资才能做。对保理公司的杠杆支持或者再保理,银行都没怎么开展,保理公司现在用自有资产做。虽然政策有10倍杠杆支持,但保理公司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商务部也规定在税收方面,保理公司是全额征税,而浦东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没出来。”徐赛花称。
不过,即便行业生存艰难,仍有一些保理公司很快实现盈利。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业保理的存在是市场大势所趋,是基于真实交易的融资产品。一些有成熟团队、架构完整的系统以及细分市场的保理公司很快就做到了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比如大集团京东旗下的邦汇保理、民营的鑫银保理、银行系的平安商业保理和供应链系的瑞茂通保理等都实现了盈利。
根据瑞茂通披露的2013年财报,该公司在2013年5月成立天津瑞茂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保理公司在成立仅半年的时间里,为满足供应链客户的金融需求,先后两次增加注册资本金至2亿元(截至该年报披露日,保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3亿元),报告期内取得约1386万元的收益。
《《《
行业前瞻
互联网巨头杀入保理平台+支付成撒手锏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当前,尽管商业保理普遍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但面对20万亿元市场蛋糕的诱惑,互联网巨头的触角也开始伸向这一领域。
以京东旗下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汇保理)为例,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注册资本几经变更,已从最初的1亿元增至目前的15亿元。
平安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阳此前表示,目前,国内商业保理领域比较成功的有三种模式:包括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交易平台的控制模式;银行主导的用账户+信控的模式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商业保理等。
目前看来,拥有电商平台和支付系统对接的保理公司占据了很大的主动,依靠“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此类公司的规模扩张较快。
此外,一些商业保理公司则主动突破对银行融资的依赖,通过P2P等互联网渠道融资,不过风险不容小视。
电商巨头杀入利好保理行业
2013年以来,众多资本涌入商业保理领域,其中不少是互联网或电子商务企业。如上海陆金所成立了专业化保理公司——平安商业保理公司,阿里巴巴、京东等也拥有了各自的保理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互联网企业要么通过股权纽带,要么通过技术纽带介入保理行业,这有利于将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引入保理业,实现保理公司对供应链成员间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进而提升保理业务效率,而互联网电商依靠其天然优势,业务规模也得以迅速扩张。
以京东旗下邦汇保理为例,其法定代表人为刘强东,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注册资本几经变更,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人民币,而注册时仅为1亿元人民币。
由于必须是实缴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增加也反映了邦汇保理业务量的增加,这可以从一些数据看出端倪。
据了解,京东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两个主体在承担:保理方面的业务主体是邦汇保理,小贷方面则是京汇小贷有限公司。
目前,京东提供的京保贝主要针对京东自营平台的供应商。2014年第一个月,京东供应链金融贷款规模超过10亿元。
瀛鳌保理董事长刘菊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邦汇保理属于电商体系保理公司,优势在于掌握贸易数据,可以在线提供服务。另外,电商平台有支付功能,可以在线为平台上企业做结算,做保理业务,对于互联网及电商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多数保理公司来说,除非也有支付和结算数据,知道企业和客户,否则(业务)没法做。
“保理业务的本质,是应收账款转让,即保理商围绕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服务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融资、二是坏账担保、三是管理。管理又分为事前的资信调查、事后的账款管理和催收。虽然各种提法稍有不同,但都是这三大块功能的衍生,这些和支付密切相关,有了支付就可以很快做起来。”刘菊婷称。
金润保理董事总经理徐赛花也向记者表示,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后,对行业知名度、认知度和宣传力度比较大,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
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互联网巨头杀入保理市场,是这些公司战略布局的其中一步,也再次证明细分市场的必要性和数据支撑的魅力所在,总体来看,对整个行业构成利好。
部分公司另谋融资渠道
2013年以来,已出现了一些保理公司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进行筹资的案例。如2013年7月,上海陆金所、深圳平安汇富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发行了8500万元专项委托贷款计划用于鑫银国际保理公司开展的教育行业保理项目。
由于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商业保理发展落后于银行保理。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保理占据主导也是当前金融市场的必然,无论是数据以及企业客户的积累,很容易让他们做得很大,银行保理3万亿元的规模和商业保理300亿的规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些保理公司除了通过上述做法获取外部融资,另外一些则通过P2P行业等进行融资。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十几家P2P平台陆续上线了保理业务,其中还有部分平台专做保理业务。目前,保理与P2P平台的具体合作方式,主要是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负责为企业融资,形成保理资产后收益权再通过P2P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到期后由保理公司再负责回购。
不过,关于P2P平台对接保理资产是否安全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
徐赛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银行对保理公司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比较谨慎,现在保理公司和P2P平台对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刘菊婷则认为,保理资产对接网贷行业很危险,P2P平台现在做的债权转让,离资产证券化很远,而在基础资产方面,保理资产相对较差,要转让出去,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另外,P2P平台也没有辨别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资产质量没法判定,P2P平台没在保理资产转让过程中做增信。
“一些融资租赁公司缺资金找我们,我们也不敢做,目前这个架构还是不安全,P2P平台没法做到风险规避。”刘菊婷称。
对于目前保理行业的创新,刘菊婷也表示,保理除融资功能外,可提供非融资保理业务 (应收账款管理、贸易担保等),银行不会介入后者。从企业角度来说,财务和服务外包需求很大,商业保理有一片蓝海,保理公司管理应收账款和票据就会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