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1月8日讯 (记者 郑直) 日前,北京等全国各地查处私家车运营服务的专车引起极大关注。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约租车服务的车辆来自正规租赁公司、司机来自劳务派遣公司,那么这种运营模式"我并没有说它违法"。这意味着并非所有专车服务都违法,租赁公司的车辆做专车被允许。
梁建伟介绍,目前,执法总队查获的所有专车全部为私家车。从一年来的调查看,这些车的司机绝大多数是私家车主。对于这种打着"专车"服务的幌子、开展非法运营的黑车行为,执法总队要坚决打击。
另一方面,对于召车软件平台的车辆来自正规租赁公司、司机来自劳务派遣的做法,"如果是这种运营模式,我并没说它违法。"梁建伟向媒体介绍时说。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表态再次明确了政府面对专车这一新生事物的监管态度:既要鼓励创新,又要规范管理。具体到车源上,就是坚决杜绝私家车"挂靠"、"加盟",只允许使用正规租赁公司的车辆。
去年8月,北京市交管部门专门出台文件,要求专车服务不得吸纳私家车加盟。但是,易到用车、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并未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媒体调查发现,个人车主只需填写几个表格即可带车加盟,几乎不经过任何背景调查,甚至根本不用挂靠租赁公司,直接与平台指定公司签约即可。司机们戏称为"只要是四个轮子的就要"。
北京市交通委1月6日召开发布会,再度强调这一要求,并直接点名上述两家公司,态度之严厉前所未有。发布会同时披露,2014年全年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起,全部为私家车。
目前,国内专车服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取车辆:一是从正规租赁公司车辆,二是招募个人带着私家车"加盟"。第二种做法虽然法律风险巨大、难以保障乘客权益,但更加省钱省力,面临偷税漏税,促使不少企业铤而走险,借助各种"障眼法"试图瞒天过海。但随着监管底线逐步明确,专车的"去私家车化"已经迫在眉睫,并成为能否继续留在这一市场的政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