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大自贸区改革创新的看点

2014年12月17日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丁 鑫

  上周五,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要求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增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并对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改革开放进行了部署。

  自上海自贸区建设以来,“一行三会” 已经发布51条金融措施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及13个细则文件。业内专家表示,上海自贸区在经过一年的建设和运行后,在贸易便利化、金融配套服务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不少进展。特别是在今年9月份进一步缩小负面清单后,使上海自贸区开放程度提高,并且给地方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影响,短期内实现了经验的积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对外开放,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在这些方面更具有突破性意义。在我国的资本输出、引进外资以及商品进出口方面,上海自贸区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的主要经验有三方面:其一,负面清单制度推行顺利,为自贸区发展解开了较多束缚;其二,金融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其三,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效果凸显。“上海自贸区的一些体制机制可复制性较强,将有效缩短其他自贸区的探索期。”

  董登新称,上海自贸区还提高了海关通关效率和降低了通关成本,这些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武汉市的海关和口岸就借鉴了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并且在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所以说,上海自贸区这片“试验田”为全国的海关和边贸提供了十分扎实和可借鉴的经验。

  扈志亮表示,未来上海自贸区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放境外融资和资本市场投资,这有利于加强自贸区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吸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放松管制,加大自贸区的市场自由化程度,这能够吸引更多国外资本进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