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构重仓银行股:演绎现代版“三个和尚没水吃”

2014年11月11日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张 歆

  由于机构股东缺乏交易热情,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二级市场交投均不算活跃,在2560余家上市公司中,四大行今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位列第222位、第161位、第748位、第625位

  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并不是回溯一个辛辣的民间寓言,而是讲述股市里正在发生的故事。16家上市银行坐拥大量实力强劲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股东,却长期面临集体破净的窘局。“银行股是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标配,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配置而已,而且越多机构驻扎,机构就越不愿意单独引发行情、给别人抬轿子”,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当然,银行股目前的基本面形势确实不如前几年,但仔细看一下数据可以发现,即使银行被质疑所谓‘暴利’的黄金时代,其估值也是被压制的,四大行也得依靠中央汇金一轮又一轮的增持向市场释放信息”。

  沉睡的大象

  在监管部门的工作愿景里,打造蓝筹市场多次被提及,作为第一大权重板块,银行业的蓝筹身份毋庸置疑,然而截至11月8日,16家上市银行中仍有14家跌破净资产,国有大行更是全部破净,交通银行的市净率甚至仅为0.71倍。

  银行股估值的萎靡并非近日才出现,只是在近一年以来失去了汇金增持概念的呵护后更为显著。如果抛开原因不谈,仅从市场交易层面来看,部分银行股的交投显然极不活跃。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8日),工农中建四大行日均成交额分别为2.22亿元、2.6亿元、1.1亿元、1.24亿元,合计仅为7.16亿元。

  在2560余家上市公司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日均成交额排名分别位列第222位、第161位、第748位、第625位。所有上市公司中,日均成交额最高的是中小板的中国平安,日均成交12.92亿元;而中小板企业成飞集成的日均成交额排名第三,日均成交也超过了12亿元。

  此外,单个股票日均成交额超过7.16亿元的公司共有12家。也就是说,这12家公司中任何一家的日均成交额都超过了四大行的合计成交额。

  除了四大行以外,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六家银行的区间日均成交额也都在上市公司中排在百名开外,这不由得让人感慨“银行股大象睡着了”。

  机构“只鼓掌没涨升”

  与四大行等多只银行股交易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背后数量众多的机构投资者。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中期(三季报数据中有关机构持股数据的披露不完整),工商银行共有101家机构入驻,包括96只基金、4只险资产品,合计持股占比为1.85%;农业银行则有114家机构入驻,包括111只基金、1家全国社保基金和2只险资产品,合计持股占比为2.74%;中国银行吸引了94家机构,包括91只基金、2家QFII和1家信托公司,合计持股占比为0.41%;建设银行A股共有89家机构入驻,包括87只基金和2只险资产品,合计持股占比为1.31%。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占四大行的流通股比较低,但是如果忽略几乎只增持不减持的中央汇金的持股、财政部持股以及H股和限售股,工农中建四大行中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合计持股的占比则在15%-40%之间,其话语权显然不容小觑。

  其他上市银行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在扣除一些轻易不会抛售股权的关联方和战略合作者后,机构的持股比例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银行股尤其是四大行是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标配,尤其是对于以蓝筹为概念、指数为标的股票型基金来说,银行股基本上是必须配置的”,市场人士指出。

  但问题是,“机构虽然将四大行等银行股作为标配,但是并不力挺,由于参与的机构众多,反倒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一遇到风吹草动往往比谁跑得都快”,上述市场人士表示,“A股的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集体出逃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这对于蓝筹股而言并不公平”。

  概念化或为破解之术

  虽然上市银行面临很多机构“出工不出力”的共性问题,但是如果强调银行的个性来分析还是可以发现,部分银行股还是跑赢了大盘的,而这些银行股已经不仅简单的将蓝筹和绩优股作为名片,而是拥有各不相同的概念。

  在16家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超过了四成(以下均为后复权股价区间涨幅),领跑银行股,甚至于也远远超过了上证综合指数的同期涨幅。对于A股市场来说,南京银行最诱人的题材无疑是QFII的举牌和持续增持,一场原本没有什么悬念的控股权之争收获的是上市银行自身和各方投资人的多赢。

  此外,今年以来股价区间涨幅同样接近四成的中信银行则是根红苗正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该行通过余额宝、薪金宝与互联网金融形式多样的合作成为市场炒作其股价的热点元素。在二级市场过去的思维中,银行似乎总是站在互联网金融的对立面、被动挨打,如今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正通过自己的改变向市场传递正能量:银行一样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金融创新。

  在同样的时间段,实现了区间涨幅超过30%的北京银行也主动拥抱互联网,从而引发二级市场对其重新估值。借助外资股东ING集团在直销银行领域的经验,北京银行在业内最早上线了直销银行,此外,该行与小米手机充满想象空间的战略合作,也曾激起二级市场股价的“放量涨停”。

  反观几家今年以来不受二级市场“待见”的银行,它们的主业并未跑输同行,甚至仍占据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但现实是,在投资者眼中“谁过于执着于传统领域,谁就输了”,尽管“你确实是一家很不错的银行”。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