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返佣比例高达80% 期货居间人华丽转身

2014年05月07日 08: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80后的小张没有正式职业,他平时主要为某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并从期货公司那里收取客户的交易手续费。尽管说不上是正式工作,但小张的收入还是比较诱人的。一般月份有两万元左右,高的时候曾经达到10万元。

  不过,随着期货手续费的一降再降,特别是东航期货推出“零佣金”以后,小张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与期货公司谈判时,对方总是说,手续费基本上都返给客户了。

  而在某私募机构担任负责人的小李最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上个月代表公司在某家期货公司开会准备期货投资,双方就手续费问题一直未能谈拢。对方表示,基于相关规定,手续费无法降低到他要求的标准。但昨日该期货公司突然来电表示,建议小李以自己的身份签订一份居间人协议,这样就可以拿到期货公司的手续费返还,进而达到降低手续费标准的目的。

  从传统的“幕后”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的兼职人员,转变为如今的大客户,作为分享期货公司利润的一员,期货居间人仅凭借净手续费(扣除交易所佣金、营业税等)返还挣钱的身份正发生着改变。

  实际上,现在很多大客户如私募基金等机构,在期货公司开户时都会以自己的身份签订居间人协议,不仅可以拿到期货公司的返还,还可以把手续费压的很低。此外,也有些期货公司为了拉拢客户,一旦给不了客户很低手续费,就利用居间人手段进行返还,进而变相降低手续费。

  零佣金终结高返佣时代

  所谓期货居间人,是期货公司聘用的非公司正式员工,为公司引荐客户,并从期货公司取得一定收益的中间介绍人。

  记者日前从58同城招聘网站上发现,不少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都在招聘期货居间人,不乏以80%、90%的高水平返佣比例吸引眼球者。

  记者拨通一家以“Z”开头的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的电话了解到,目前该营业部面对全国招聘居间人,并开出74%-80%高水平返佣比例。“我们签订的居间人合同是一次性的,一般给居间人74%的返佣;若能保证客户权益每月保持在300万元以上,居间人返佣比例给80%,但如果不能完成任务,返佣比例则自动下调至70%。”上述营业部招聘人员表示,居间人无底薪,不过可以享受较低的手续费开户标准,即在期货交易所规定的交易品种手续费基础上只加0.1元或者万分之一点。

  据了解,80%的居间人返佣比例,在业内并不普遍。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屈晓宁对本报记者表示:“80%的居间人返佣比例,基本算是到头了。一般而言,一线公司返佣比例为50%,二、三线的在70%,偶尔有80%的。”

  “期货居间人的返佣比例多为50%—70%,高点的能给到75%。”北京地区多位期货公司经纪人员表示,“现在行业中居间人的返佣比例有高有低,一般都在30%-70%,也有给80%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

  尽管期货公司对居间人的返佣比例在增加,但对于国内期货市场上经纪人和居间人而言,其生存环境却日趋恶劣。特别是在东航期货推出“零佣金”以后,尽管该业务已经被监管叫停,但行业内仍有不少公司跟风,通常对大客户仍然采用零佣金,期货经纪人、居间人的生存进一步受到威胁。

  变相降低手续费开启新模式

  尽管我国期货市场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等创新业务正在稳步推进,但由于其利润产出效应的滞后性,作为传统的经纪业务,目前仍是国内期货公司收入的主力贡献者。数据显示,2013年,期货公司利润并未随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增长而增长,全行业净利微降0.03%;全行业整体手续费率为万分之零点二三三,再创历史新低。

  尽管期货营销人员的收入在不断下降,但居间人却在努力开拓新出路。“目前,期货居间人性质已经有所不同,不单单是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的中间人。就期货公司而言,实际上,现在很多大客户如私募基金等,在期货公司开户时都会以自己的身份签订居间人协议,不仅可以拿到期货公司的手续费返还,还可以把费率压的很低。此外,也有些期货公司为了拉拢客户,但给不了客户很低的手续费,就利用居间人手段进行返还,进而变相降低手续费。”招金期货人士表示。

  “行业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没办法啊,期货行业能挣的钱实在是太少!”光大期货人士表示,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毕竟目前期货市场上还是散户居多。“市场上确实存在利用居间人身份变相降低手续费的现象,不过这个占比并不大。” 屈晓宁表示。

  对于期货公司的业务人员来说,居间人模式也是开展业务比较快的一种方法。“我有一位客户是现货商,在他的行业圈子里有很多和他一样从事期货交易的现货商,作为期货公司的业务人员,我希望和他来谈居间合作,这样他可以很快地给我介绍同行业的现货商,虽然他拿走了大部分的居间返还,对我的提成会有影响。但反过来讲,我的业绩基数高了,资金稳定了,对我来说也不是坏事。”上述期货公司经纪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