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垃圾债连续违约诱发"蝴蝶效应" 债基投资徘徊在十字路口

2014年04月04日 06: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 4月4日讯 (记者张桔)“投债券虽易,投垃圾债不易,且投且珍惜。”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络名句,垃圾债正在成为一块烫手的热山芋,让债券基金进退两难。

  今年以来,刚性兑付的传统率先在债券领域被打破,仅仅3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内,先是*st超日宣布“11超日债”无法于3月7日的第二期付息日全额支付当期利息,成为国内的首例违约债券;无独有偶,3月底由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2013年发行的私募债—13中森债出现了利息违约,而该笔债券的担保方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拒绝为该笔债券承担代偿责任。这意味着“13中森债”的利息兑付或无从着落,而该笔债券的违约可能成为私募债市场中的首例。对比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均有着较高的票面利率,其中前者达到8.98%,后者的票面利率达到10%。

  而有趣的是,从2013年以来,债基名称中含有类似“高收益债”字眼的例子越来越多,高收益债基金成为债基中的一个小众群体,其不仅存在于A股基金中,更多地还出现在QDII基金中,未来他们将何去何从?违约频出对他们而言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高收益债基队伍日益壮大

  实际上,垃圾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收益债券,从国内来看其相对简单,机构通常会将评级AA级以下的债券或者收益率超过8%的债券称之为高收益债,而在国外则是低于bbb的债券被称之为高收益债。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考虑到风险的因素,内地的债券基金对高收益债券采取的策略基本是敬而远之。南方基金固定收益总监李海鹏就曾经表示,他们更愿意配置6%左右的高等级信用债,而通常不关注高收益债,因为他们的性价比太低,他解释高收益债的信用利差过小,导致收益率过低很难吸引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而在美国,由于高收益债的违约率在30%以上,因此会有真正实际意义的高收益来作为补偿,高风险伴随高收益。

  不过,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即使在a股基金领域也出现了多只所谓的高收益债债基,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阵营中包括了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汇添富高息债债券、中银中高等级债券、易方达高等级信用债债券、泰达宏利高票息信用债债券等5只。从成立的时间上看,这几只债券基金基本上集中成立于2013年的5月以后,从2014年迄今的表现上来看,其中已有债基在今年的收益排名位列前端, 例如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该基金在截至4月1日的统计中累积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64%。从一个侧面上来说,以高收益债为明确投资标的的a股债券基金正在发展壮大。

  而在qdii基金领域,高收益债系债基也在2013年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记者统计发现,这其中包括了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券、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和国泰中国企业境外高收益债券。而从最新的收益率来看,其中只有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今年以来录得正收益。

  垃圾债违约的双刃剑效应

  所谓的“违约”,通常指的是拖延或者错过支付票息或(和)本金。同样廉价交易,如债务发行人提供给持券人新券以减免原有债务或交易显著地帮助债务人避免违约的行为同样会被归为债务违约。

  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违约率主要与以下的三点有关系:1低评级品种越多,违约率越高;2 经济状况越差违约越有可能发生,并且违约通常在经济高点后到来;3违约通常在债券发行三年后出现,因而债券期限的长度影响违约率的高低。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在今年这两次事件之前,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过准违约事件。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福禧债事件,最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只垃圾债。而此次刚性兑付的被打破,或许会让以垃圾债为主要投资标的之一的部分债券基金们间接受益。

  对此,有基金经理指出,高收益债就是一种信用利差放大带来收益的产品。只有放大风险杠杆,才能带来更好的收益,其前提是市场信心做到公开透明便于投资者参与。而实际上来说,中国的债券市场过去对于风险是零容忍,类似美国的高杠杆高收益债难以出现,而未来,随着刚性兑付的壁垒被打破,这一切都有望趋于国际化接轨。

  同时,随着高杠杆的高收益债未来有望落地,债基的收益有望上一个新的台阶;但眼下若不幸投资高收益债的债基,或许会遭受小部分利益上的损失。

  不过,风物长宜放眼量!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