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7成基金设立子公司

2013年12月10日 09:40    来源: 中国网     刘庆华

  今年以来“子公司”俨然已是基金业的一个热词。日前证监会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名录显示,目前已有7成基金公司已经设立境内子公司,不过却有4成以上的基金子公司是踩着门槛成立的,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情况显示,其盈利并不乐观。

  7成公司设立子公司

  名录显示,截止今年11月,共有62家基金公司设立了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这意味着目前89家基金公司中,已有近7成基金公司设立了子公司。

  自去年11月,工银瑞信、嘉实、平安大华三家公司设立首批子公司以来,子公司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去年最后两个月就设立12家,今年以来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也是争先恐后。10月份南方基金子公司南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以后,在三季度末公募资产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的7家基金公司均已设立子公司。而次新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道富、东海、兴业3家今年才成立的基金公司和德邦、红塔红土等5家去年成立的基金公司均已搭上了设立子公司的班车。

  而没有在境内设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共有27家,其中13家为2010年以后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而银河、泰达宏利等基金公司成立虽早,不过却至今未设立。中加、上银、英大和鑫元4家新基金公司均提交了境内子公司的设立申请,且已被受理。此外,交银施罗德、上投摩根、海富通、华宝兴业4家公司的子公司则是未选择在境内成立,而是落户香港。事实上“赴港产子”也是基金子公司的一大趋势,已有20多家基金公司在香港通过子公司的形式谋求业务发展,包括嘉实、易方达、华夏、南方、海富通在内的基金公司子公司更是获得了QFII资格,探索基金业务的新形式。

  4成子公司踩线成立

  尽管大家都“赶趟儿”,不过在实力上仍然有差别。

  从注册资本来看,嘉实基金的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亿,领先竞争者一大截,兴业和南方的子公司注册资本则均为2亿,民生加银、易方达、招生、大成的注册资本则不少于1亿。其中,兴业基金是今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由兴业银行与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2013年4月获证监会批准,其中兴业银行出资4.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90%,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出资0.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0%。而民生加银子公司则在今年7月宣布增资,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至1.25亿元,成为首家增资的子公司。

  相比之下,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的则有28家,占子公司数的比达到45%以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这28家是踩着注册资本的下限成立的,而其母公司则大多数为中小基金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相关法规并没有将注册资本的高低作为限制其业务开展的标准,但这与股东的支持力度及资金实力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不可否认,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本身业务发展就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缺钱是很可能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钱用于发展子公司,不过为了不失先机,不落后于人,也竞相成立基金公司。

  子公司盈利不乐观

  日前暴露的部分基金子公司的盈利情况似乎也从侧面印证着上述说法。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非公募资产规模已至1.09万亿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整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过从单个个体来看,基金子公司差距或许仍然不小。日前有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就曝光了部分基金子公司的经营成绩。中邮创业旗下基金子公司首誉资管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44万元,亏损近323万元,入不敷出;国金通用旗下子公司千石创富前三季度营收105万元,盈利5.76万元,刚刚踩上盈亏线。两家子公司分别于今年1月和去年12月获批,前者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后者则为2000万元。两家子公司的业务规模并不大,业务进展似乎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此外,由于基金子公司加速成立,子公司业务飞速发展,监管部门也越来越认识到风险在积聚。1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基金子公司规范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有分析人士称这将使得基金子公司热降下来。不过,就在11月份,就有安信、浦银安盛、宝盈等6家基金子公司获批,为年内单月获批子公司数量第2的月份。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