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有大行被迫提升理财产品收益

2013年11月22日 09:0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范京蓉

 

  在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一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动售货机手机移动支付。 新华社发

  近期,基金、保险、券商等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业务借助互联网大行其道,“存款搬家”导致银行储蓄出现流失。上周,银行间短期拆借成本再度攀升,国有大行也不得不提升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理财收益差距逐渐缩小。

  理财专家建议,接近年底时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将更为急迫,届时理财收益还会提高,投资者可先考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年底收益率再走高时,可购买中长期的产品。

  临近年底,迫于年末揽储压力及流动性偏紧,银行竞相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其中一些跨年度产品的收益更是堪比资金紧张的6月底,纷纷“破5”向6%、7%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冲刺。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47.5%的产品期限集中在3个月以下,平均预期收益率4.97%,较上周上升0.03个百分点。1年以上期产品10款;20款结构性产品在售,挂钩股票、利率为主。

  从人民币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城商行产品为5.16%(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为5.15%(环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银行为4.98%(环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记者从深圳工行、农行了解到,本周工行在售的一款期限为90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5.35%,农行在售的一款期限为88天的收益率为4.95%,而此前国有大行的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在4.5%左右徘徊。

  深圳工行某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说,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向较高,为了留住客户工行从上个月开始就调高收益,预计接近年底还会调高。

  兴业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从往年情况来看,随着年末揽储压力的增大,预计接下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此前就有些股份制银行推出了7.5%的高收益率产品。

  宁波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高收益理财产品尚未全面登场,一般而言,12月中旬将会进入高潮,一些更高收益的跨年度理财产品会相继推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尽量算好时间,购买年底前到期的理财产品,以免错过年末银行揽储带来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在余额宝上线三个月吸金500亿的示范效应下,基金、保险、券商等纷纷借助互联网金融进军理财产品市场,而异军突起的网络贷款、网络投资等更是加剧了民间资金脱离银行储蓄体系。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我国住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专家指出,住户存款在一个月之内“失血”近九千亿元,主要原因是在银行考核体系下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但理财渠道的多元化也将使“存款搬家”成为常态,银行的揽储压力未来只会增大不会减少。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