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险积聚低配A股基金 增配美股指数基金

2013年11月11日 08:3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前期A股市场上乐观情绪和过高预期遭遇现实挫折,在相关改革主题利好兑现之下,创业板泡沫出现破裂。预期投资者待市场企稳后,则可能会轻仓参与主题投资等投资机会。同时,美国结束QE的时间表有所滞后,国际股市普遍上涨。建议投资者适度减配A股市场权益类基金,或者将A股基金配置在以医疗、消费等稳健增长类资产风格为主的品种;在海外市场基金中,考虑增配美股QDII,尤其是受益即将来临的“圣诞季”的奢侈消费品行业基金。在11月国金证券(600109)公募基金精选组合中,我们大幅提高了美股QDII基金的配置比例;在A股权益类品种中,则选择了部分消费和成长类风格突出,以及在资产组合中着重整体估值平衡的稳健类品种。

  权益类开放基金:

  稳健风格为主 主题投资为辅

  11月之后,A股市场上的乐观情绪和过高预期,将会遭遇现实挫折,需要警惕相关改革主题利好的兑现和创业板泡沫的破裂。目前,前三季度获利丰厚的投资者已无心恋战,获利了结引发的调整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投资者待市场企稳后,则可能会轻仓参与主题投资,包括:光棍节的电商大战、O2O主题及相应的物流板块的投资机会,涨价题材为农业股带来的投资机会。因此,在目前风格转换之下,被挤泡沫后的成长/消费板块,仍将可能是持续的重点投资机会。

  建议由稳健风格为主、主题投资为辅的搭配,逐步向蓝筹风格回归。从风格的角度,重点配置以医药、消费为主的稳定增长板块的基金;从估值的角度,则侧重核心组合在成长股和价值股方面均不偏颇、相对均衡的基金品种。在基金投资组合上,投资者宜重点配置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医药、必需或非必需消费品板块为主的基金。

  固定收益类开放基金:

  中短久期策略 匹配灵活个基

  近期,债市快速调整主要是受资金面骤然收紧拖累所致。不过,三中全会后预计资金紧张局面或将有所改善。然而,未来流动性仍存在隐忧,倘若宏观数据显示10月份物价水平得以维持在“3时代”,不排除央行实施紧缩措施收紧流动性,而且12月份也存在经济预期转差外汇占款流入放缓以及年末财政性存款释放弱于预期的可能。整体来看,短期债券市场在资金面主导下呈现先扬后抑震荡走势的概率较高。在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基金方面,虽然面临外汇流入大幅增加,但是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导致资金面再度出现紧张的状况,因此也较难判断短期是否出现稳健的正收益的局面。综合来看,年底前建议投资者平配固定收益类品种。

  具体品种选择上,考虑到短期债券品种对资金面波动的敏感性较高,其在连续下跌后存在的阶段修复反弹需求也会随资金面缓和而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建议将中短久期风格的债券基金作为组合重点配置对象,如工银添颐、中银双利、工银双利、易方达稳健收益、鹏华增利、万家稳增等。

  此外,善于灵活操作的基金经理在判断短期市场走势和把握超跌机会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实现较好的阶段收益。因此,组合配置上可搭配灵活个基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组合阶段获益能力。

  QDII基金:

  实施区域均配 适度偏向美股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供应管理协会9月制造业指数为56.2,较上月的55.7走高0.5;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4.4,与上月的58.6相比下降4.2。美国非农数据不达预期,但增强了美联储今年年内不缩减QE的预期,国际股市普遍上涨。即将来临的圣诞季,是美国传统的消费旺季。再加上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工资的增长,四季度消费将有可能对美国经济贡献较大。欧洲经济也显现复苏迹象。经过“欧债危机”的发酵,目前欧洲股市的市盈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已有数据显示,目前资金继续流入欧洲资产,引发欧元的升值。新兴市场方面,表现则相对不太明朗。

  在海外市场基金中,前瞻地看,美国两党就结束政府关门,并提高债务上限达成短期和解,有助于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而即将来临的圣诞季,是美国传统的消费旺季。消费将有可能对美国四季度经济出力较大。我们延续未来短期的建议,实行在美股和中国概念股为主两大区域的均配,但鉴于美股的风险收益配比较好,选择适度偏配美股,尤其是受益即将来临的“圣诞季”的奢侈消费品行业基金,以及受益美国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房地产业基金。对于贵金属类等大宗商品类QDII,建议继续保持谨慎。

  封闭式固定收益类基金:

  波段操作B端 博取反弹收益

  在封闭式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随着短期资金面的缓和,前期流动性骤然收紧背景下收益率的大幅上行有望得以修正,短期交易价值开始显现,专业投资者可逢低左侧布局分级债基杠杆份额,捕捉短线反弹机会。建议投资者在相关产品的选择上,可适当侧重持仓收益较高、具有折价边际优势、杠杆弹性较高的丰利B、万家利B、增利B等品种。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