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证监会“尽快推出优先股制度”的表态,优先股的脚步离市场越来越近,有媒体报道称优先股改革配套方案最快本月出台。不过,在笔者看来,目前的一些报道都将优先股基本上定位成再融资工具,比如称“优先股或成银行首选再融资工具”等。这种定位却是投资者所担心的。
毫无疑问,优先股具有强大的再融资功能。因为优先股可以给投资者提供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固定回报,而且这种固定回报不受二级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但把优先股定位成再融资工具,不仅割裂了优先股解决股市重大问题的重要功能,而且还会加剧中国股市的圈钱市特征,甚至让优先股成为中国股市的新包袱。毕竟优先股对于中国股市的最大贡献在于可以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的问题,在企业IPO时,将控股股东过多的持股转化为优先股,这不仅可以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缓解大小非套现问题,而且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而从再融资工具的角度来说,虽然优先股本身不存在“白圈钱”的问题,发行人必须为此付出固定的股息成本,但从中国股市这个整体来看,优先股的发行将会加剧股市的“失血”。因为如果没有优先股,那么股市低迷时,部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就会中断。但有了优先股之后,上市公司可以在股市行情偏暖时发行普通股再融资,在股市行情低迷时则发行优先股再融资,因此,优先股完全可以成为上市公司向市场抽血的利器,使市场始终处于“输血”状态,这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低迷。
所以,优先股不能简单定位成再融资工具,市场更应发挥其优化股权结构的功能。即便要发挥优先股再融资功能,也应完善优先股制度设计,使优先股能够趋利避害,成为推动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皮海洲(股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