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证监会频出重拳严打违规 还中小投资者一片蓝天

2013年11月08日 06: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水井坊、三峡新材、上海物贸和天津磁卡……近几个月来,多达数十家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多名个人受到处罚,证监会铁腕执法力度之大、频率之高,彰显监管层治市思路之转变和净化市场的决心。鉴于证监会对违规行为频频祭出重拳,有市场人士表示,证监会正处于“最严执法期”。

  对此,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严打违规行为充分体现出监管层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视,改变了股市自设立以来一直体现出的为融资者服务的定位,通过加大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对欺诈上市者应将其直接退市,同时赔偿投资者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8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2013年9月份,单月启动案件调查39件,为今年前8个月月平均立案量的1.5倍。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自8月19日《意见》下发后,证监会给市场的信号是案件从调查到处罚是从重、从快、从严,一是查处力度加大;二是对调查的时间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执法链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实际上,证监会近年来已经加快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步伐。据统计,近四年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达944次,涉及上市公司656家。

  从今年来看,从上市公司到投资机构,从基金公司到证券公司,从上市公司高管到普通个人投资者,证监会的罚单覆盖了整个市场,处罚力度超出市场预期。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仅被证监会采取监管措施的券商就多达6家,包括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南京证券,其中不乏大牌券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应该说,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打击市场上的违规行为,但违规成本低的弊端却也一直存在。对企业来讲,即使不符合上市条件,一旦造假成功上市,就算付出了一定代价,背后获取的利益却是非常巨大的,这也是市场上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监管层似乎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此次严打过程中,作为万福生科案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及相关当事人就受到了“顶格处罚”。

  面对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有市场人士感叹,证监会处于“最严执法期”,监管风暴正劲。但重监管,却正是证监会将工作重心向事后监管转移,履行“两维护、一促进”,即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管思路的体现。

  中国证监会主席近期发表题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署名文章中也指出,证监会肩负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使命和职责,坚决查处欺诈发行、违法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等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文章指出,证监会将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完善举报查询、保密措施,有效保护举报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提高证券期货犯罪案件查处效率;健全考核制度,把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建议,应尽快修改《证券法》等涉及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从立法的高度加大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此外,在各种制度的制订中要充分体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比如新股发行制度的修改,一方面应采取市值配售的发股方式,避免向机构投资者进行利益输送;另一方面要把发行价格切实降下来,避免用“三高”发行来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证券日报 傅苏颖)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