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证监会:并购重组先后审批拟改为平行审批

2013年11月04日 07: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欧阳泽华透露,证监会目前还在构建投资者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任欧阳泽华11月2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3年年会上表示,为了提高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审核时效,证监会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推动跨部门平行审核机制,缩短并购重组在审核路上的时间,提高审核时效。

  欧阳泽华介绍说,目前,企业兼并重组的规模还比较小,行业集中度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兼并重组支持产业升级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还面临很多系统性问题待解决,有市场主体不积极、自主性不够的主观问题,同时,还有行政管制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跨行业、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比较困难等客观原因。

  据了解,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最快的是5个月至8个月,最慢的是3年至5年。正常情况下,在证监会受理后,行政许可期间基本上是一个月左右,但是在审核材料递交到证监会之前,还要经过其他相关部门的审批。

  欧阳泽华透露,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之前一直实行先后的审核顺序,证监会是审核的最后一个部门。目前,证监会正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准备由过去的先后审批改为平行审批,证监会和其他部门同时受理申请材料,根据规定做出行政许可,“上市公司在发公告的时候加一句话‘证监会的行政许可已经取得,待取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后,再予以实施。’”欧阳泽华表示,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

  与此同时,欧阳泽华指出,证监会在完善并购重组工作方面还会有具体的措施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提高资源的并购效率,正在修改相关规则,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理念,淡化对盈利能力的实质判断;优化行政许可流程,提高效率。目前并购重组已公布了四个环节,未来,还要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表决意见和上市部的反馈意见分批公开,使得并购重组的所有环节和全过程做到公开、透明;支持并购重组创新,研究并购重组支付方式的创新;实施并购重组分道制;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增加定价的弹性,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并购环境,目前正在修订《财务顾问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等。

  除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各项机制,记者了解到,证监会目前还在构建投资者保护体系。据欧阳泽华透露,投资者保护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2010年-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家数占比50%,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突出的问题主要在回报的方式比较单一、机制不健全、时间不稳定。下一步,将根据上市公司具体情况,引导公司实行差异化的分红措施,建立多元化回报体系,稳定投资者预期。

  二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定价基础,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今年以来,证监会对389家公司开展年报现场检查,发现并督促现场整改信息披露的问题达到713个。下一步,围绕投资者需求系统研究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制度规范。

  三是完善上市公司股东投票和表决机制。话语权是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关键,丰富股东大会的投票方式和渠道,提高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积极性,继续完善投票制度,探索建立中小投资者行使表决权的参与机制。

  四是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违法违规直接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也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护,据统计,近四年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944次,涉及上市公司656家。(证券日报 侯捷宁)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