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全球ETF市场规模从79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2万亿美元,产品数量从当时的106个增长到4700多个,可谓发展迅猛。不过蛋糕虽然越来越大,参与分一杯羹却越来越难。纵观全球市场,无论是ETF发源地美国,还是香港、内地等新兴市场,都呈现出类似的格局:少数公司拥有了大多数ETF份额、少数标的ETF产品占据了ETF市场的绝大多数,而每一种ETF产品中,最大的那只往往分食了大半。ETF的世界从各个角度观察都呈现出寡头统治的格局。
首先,ETF基金公司已形成寡头格局。目前全球前三大ETF基金公司——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道富的SPDR和先锋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占全球ETF资产规模的70%。美国市场更集中,依然是之前所提到的三大公司所管理的资产更是占到近85%,三寡头几乎垄断市场。中国大陆市场则是前四大公司占据ETF市场近八成。
其次,ETF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交易方便、组合透明、费用低廉,而且帮助投资者避开了选择基金的困难。同时ETF产品的规模大小与其跟踪标的市场需求的规模相匹配,所以ETF的种类尽管有很多种,规模庞大的品种却没几只。由于投资者对宽基指数和主要商品指数产品的需求量较庞大,使得主流的指数占据ETF市场的大多数份额。
第三,每种ETF产品中也呈现出寡头格局。美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类型的ETF产品都基本上是“一家独大”,最大的基金占到该类ETF的50%—70%,而第二名往往就只有10%—20%的份额。比如,SPDR和iShares的标普500ETF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9%和19%,黄金ETF前两名分别为70%和14%,香港最大的两个恒生指数ETF份额分别为50%和31%,大陆沪深300ETF的前两大份额分别为48%和28%,这种格局出现的理由其实也简单,因为ETF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每一种ETF中选择一只就可以满足需求了,由于规模越大往往流动性越好,越是方便投资者进出,久而久之就是赢家通吃的格局了。
对后发参与者来说,最致命的是,ETF产品还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特征,首发产品往往能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占有较大规模。同质化的ETF产品,往往规模越大的ETF在流动性、跟踪误差、运行成本方面都更理想。因此先发者达到满意规模后,如果不犯大的错误,后来者通常难以撼动首发产品的地位。对于美国标普500、纳指100、黄金,香港恒生指数、中国A50,大陆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等主流指数ETF,规模最大的产品几乎都是同类中率先发行的。当然中国的情况是因为保护先发者造成的,未来会逐步放开竞争,后发竞争者是否能逆袭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ETF世界尽管前景诱人,成功对后来者来说却并不乐观。ETF具有典型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的特征,抢占关键指数或商品标的ETF,争取首发,并在竞争对手进场前筑起规模的门槛是ETF世界竞争制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