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 结构调整激发内在活力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8)
2013年07月25日 09: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康博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经济形势连续召开专项会议,反映出政府对目前经济运行形势的高度重视。依靠廉价生产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五低四高”(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已经饱受诟病,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各界达成的共识。过去,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全球价值链受制于人,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这些弊端逐渐显现,人们普遍意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而在这其中,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又是实现调结构的重要一环。

  进入新世纪后,创新驱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创新已成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竞争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如何推动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可以说,创新驱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创新驱动 给小微企业插上高飞的翅膀

  对于创新驱动,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也可以自主研发,还可以通过并购国外的企业把技术拿进来。总之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努力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克强总理还特别强调,在这方面,我国还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同时抓紧建立一套衡量科技创新的指标,增强可衡量性、可操作性。现在,很多企业在稳增长中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创新驱动。据了解,目前在液压设备方面我国已有企业取得技术突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工程机械的瓶颈制约,还有电子行业的企业也反映,在市场困难的时候,增加研发费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取得了良好业绩。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发展环境,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创新革命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质变,其实质是互联网智慧平台与能源系统、制造系统的全面对接。与此相应,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系统越来越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体系发展。那些平台型的、能“聚沙成塔”的企业会在更短时间内成为大企业,而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聚沙成塔”过程中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微小企业,这是过去没有的现象。显然,架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创新驱动型小微企业正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以及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这一系列的数字都足以说明“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大贡献,谁都无法想象,如果把这些“小企业”都插上创新的翅膀,并且给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将会“飞”得多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小企业联合会(ICSB)高级副主席吴晓波博士认为,现在企业创新与以前不一样。过去创新体现在市场、产品等方面,今天更多地体现在商业模式、服务、战略等方面。在这个转变提升的过程中,企业家不仅是学习,有时也要“忘却学习”。过去学习中形成的核心能力是有路径依赖的,会形成惯性。当环境发生大变化,特别是质变时,这种惯性会开始抗拒。此时就要忘却不足以支撑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以前的成功经验,重新学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在创新过程中,制度创新应重于技术创新;人才激励应重于技术开发;营造环境应重于集聚要素。只有这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意志”才能转化为“企业行为”,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区域结构调整促内需 外需回暖助转型

  而与企业创新驱动同样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是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这包括区域结构的调整,内外需平衡的调整,以及产业间的重心转换。只有让各地域之间协调发展、各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内外需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让中国的经济运行更稳、更快、更持续。

  首先来看区域发展,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呈现新趋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东部地区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全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东部快速增长、中西部滞后发展”的阶段,体现出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而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中也强调,把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是区域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应有之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越是经济有下行压力时,这个支持力度越要加大,这些措施既是调结构也是稳增长。而东部地区的任务则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并且在调整结构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另外,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也非常重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有专家表示,区域融合也是开放型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顺应经济规律,打破条块格局,推动区域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本身就能充分拉动和创造国内有效需求,激发内需活力。

  其次,在外需方面,今年上半年,剔除虚假贸易的部分,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不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外贸景气程度快速下滑,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5.4%、8.3%。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坦言,“归根结底,企业还是缺订单”。

  克强总理强调,出口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速,这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现在进口也在下降,而进口的下降预示着将来出口还会下的多,所以国家也要努力稳定进口。例如可以再建一些储备库,增加一些战略物资的储备,进口一些重要关键设备及部件,这也有利于结构调整。

  发展服务业既能稳增长又促调结构 激发内需活力

  从经济增速上看,虽然我国目前依然排在世界前列,但制造业投资增速近年来持续回落,已经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坚持立足国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结构优化、水平先进、开放共赢、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虽然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小幅微降,但却明确了我国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实质进展的积极信号,特别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我国服务业跟同等发展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差的更远。目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其实是一些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而服务则严重供给不足。无论是基本公共服务,还是非基本公共服务,都有“短板”,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方面稳增长、调结构的潜力非常之大。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下大力气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金融、交通运输、科技、商务、工程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行业,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创新驱动是调结构的重要方面,调结构也会推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创新,两方面相互促进。而在结构调整中,区域之间、内外贸易、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都是重要内容,而服务业又是当前经济结构中的短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激发内需活力促进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网记者 康博)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1)——“合理区间论”引领经济列车又稳又快运行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2)——上半年经济工作亮点频现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3)——宏观调控九大新视角 解构经济政策新理念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4)——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稳定预期稳住信心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5)——把握宏观调控三大着力点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6)——加速启动新引擎 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7)——让国人消费起来才能更好地稳增长和调结构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