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国人消费起来才能更好地稳增长和调结构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7)
2013年07月25日 07: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内,但依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在近期国务院的经济形势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实际上扩大内需就是最大的调结构,也是稳增长的根本。此前不少人把调结构理解为单纯的压缩过剩产能,这是片面的,因为长期稳定的经济稳增长离不开内需,只有通过改革挖掘国内需求的内生动力,让国内的老百姓消费起来,让出国消费的人也愿意回归,才能让中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且有质量的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靠新办法新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讲话中强调,扩大内需就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不能主要靠外需,而要立足内需,虽然这有个过程,但必须坚持去做,而且要靠新办法、新机制。

  其实,国人并非没有消费需求,中国经济也不缺内生增长动力。我国最终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等为主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其中信息消费也是一个有爆发空间的领域。

  就目前情况而言,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存在这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经济增长过于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障碍。特别是当前外需疲弱、投资边际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拉动内需增长将成为最重要的抓手。

  上半年外贸形势并不乐观,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出口回落幅度大于进口。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0.4%,比上季回落8个百分点。而且,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走的是低成本、低价格的路线,这种方式给资源、环境都造成了很大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虽然增长还较快,但增速呈逐渐下降态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资本过多流入房地产,一方面是不利于挤压房产泡沫、调控房价,另一面也造成实体经济生存空间逼仄。不难看出,出口和投资两匹马的动力都出现了衰减。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都是大势所趋。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的消费需求,才能持续推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释放改革红利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目前我国消费率在相同发展水平国家中属最低之列。有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2.7个百分点。提高消费率,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提高消费率,首先应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老百姓大胆花钱。而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也是我国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率持续升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加快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让老百姓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力度,拓宽社保资金筹集渠道,切实降低个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负担比例,提高居民可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总量。

  城镇化可以提供最大的内需潜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要抓手,将能充分发挥其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了进城农民工难以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他们被户籍壁垒挡在门外,不敢购买大宗耐用性消费品,抑制了消费潜力。如果能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住房问题等,将能刺激消费需求。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能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基础资源的优势。本届政府从开局起,就从转变职能入手推进改革,通过深化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活财政货币资金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策扶持他们成长,将对稳增长、保就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环境。目前,在一些地区,有相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权已下放,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最多的可缩短18个月,少的也可缩短8个月。政府放权可以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更多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调结构绝不是单纯压缩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严重不仅会压缩民间部门的投资机会,还会增高失业率,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拉动有效内需则无从谈起。产能过剩矛盾要求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营销、供应链、品牌培育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能压缩,实际上是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而已。产业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实现产业升级了,过剩产能问题自然会得到化解。

  现在说产能过剩,其实是一些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而服务则是供给严重不足。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器,跟同等发展国家水平差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差得很远,无论是基本公共服务,还是非基本公共服务,都存在“短板”,稳增长、调结构的潜力很大。国人在服务业方面的消费需求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出,如果逐步放开政策限制,服务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压缩产能过剩只是调结构的一个方面,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是扩大内需。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必要性不大,但调结构、扩大内需是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的。

  今年以来,一些调结构的政策相继出台,包括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加大棚户区改造、鼓励信息消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扩内需,也有利于稳增长,更有利于调结构。当大多数的国人敢于消费、能够消费起来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更加平稳和健康。(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1)——“合理区间论”引领经济列车又稳又快运行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2)——上半年经济工作亮点频现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3)——宏观调控九大新视角 解构经济政策新理念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4)——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稳定预期稳住信心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5)——把握宏观调控三大着力点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权威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系列报道(6)——加速启动新引擎 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