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融十条”,再次重申“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合理保持货币总量”,向社会传递出货币当局不会因经济增速放缓而将政策转向宽松的明确信号。
警惕流动性陷阱
最早对“流动性陷阱”理论进行完整阐述的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流动性陷阱”就是流动性充裕达到一定阈值后,无论是持续降低利率还是直接注入流动性都不能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反而是利率愈低,经济愈萎靡。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后,为了摆脱经济不景气,提高就业率,美联储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1、QE2、QE3)。但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没有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实体经济复苏依然疲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持续背离;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的是油价和股市,埋下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的巨大隐患。
2013年1-5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同比增加50%;2013年一季度中国广义货币M2首次突破100万亿元,M2与GDP比值接近200%。但是我国经济依旧连续7个季度增速放缓,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7%,低于市场预期,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根本好转。我们不禁要问,流入陷阱的钱到哪里去了?一是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一是流向了政府融资平台,一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影子银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内部创新的影子银行产品,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票据业务等表外业务;一是信托公司、民营金融的各类投融资业务。至2012年底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15万亿元。由于影子银行的脱监管性和高杠杆性,影子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行业。
资金流动性博弈
今年一季度银行间回购、拆借交易仍十分活跃,大型商业银行同期累计净融出资金14.7万亿元,中小商业银行累计净融入资金2.08亿元。但随着央行对流动性的逐步收紧,端午节前后引发了货币市场的一场博弈。
6月6日农发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0亿元金融债,由于实际认购115亿元而流标;同一天央行非但没有注入流动性,反而通过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201亿元。当天下午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资金交割违约的传言开始甚嚣尘上,尽管事后两家银行均出面否认,但6月6日的隔夜拆借利率大涨136个基点。此后拆借利率一路飙升,6月20日七天回购利率升至28%,当天临近收盘时隔夜拆借利率创下30%的罕见交易记录。6月25日,静观其变的央行发表声明,称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逐步恢复稳定。
端午节的这场博弈事实上是今年以来央行持续收紧流动性的结果。央行基于对市场流动性总量的审慎判断,通过流动性收紧,目的在于逼迫空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存量信贷。央行的举措清晰的表达了新一届政府对金融去杠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
重庆小面的CPI
与流动性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就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就是“钱”,“膨胀”就是“多”,钱太多了就是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曾面临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政府为了筹措巨款,组织了全国133家印刷厂,开动1783台印钞机,日以继夜的印制钞票马克。钱是印出来了,但是它带来的却是一公斤黄油要卖2500亿马克的恶性通货膨胀。当然,现代经济社会通货膨胀已经不是政府滥发钞票那种简单的形式,甚至按照凯恩斯的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理论,温和的通货膨胀还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无论过去或现在,通货膨胀都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物价飞涨;二是货币贬值;而导致经济陷入通胀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流动性过剩。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总量急速扩张,钱太多了就会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
中国曾有一条流行很广的口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意思是教育人民要勤俭节约,一件衣服要缝了补,补了缝。蓝洋金融的董事长尹明善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1992年他创办力帆,定下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0元。当时重庆的小面0.3元一碗,120元可以买400碗小面,在当时他认为这样的工资标准能够保证员工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现在重庆的小面价格已上涨了10 多倍,力帆的最低工资标准也随之上涨,还是保证能买到400碗小面。
这让我们思考,如果全国人民一件老蓝布衣服要穿9年,拉动内需的消费马车就停滞了,随之而来的社会发展也停滞了。我们不知道10年以后一个工人的月工资要拿到怎样的水平才能保证继续买到400碗小面,但是我们确切的知道一件衣服穿9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前进,物价要上涨。
文/蓝洋金融集团总裁助理 彭子商
蓝洋金融集团总裁助理 彭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