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助力“修长补短”激发经济微观活力

2013年07月12日 11:32   来源:金融时报    万荃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金融“国十条”,其核心是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希望通过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来激活经济微观活力,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添加新的驱动力。包括“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等固有薄弱环节将迎来实质性的发展机遇,其作为原来制约国民经济的“短板”有望在金融助力下“修长补短”。

  用好增量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定向输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的工作部署,引导信贷资金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人民银行维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

  比如,近日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提供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6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再贴现额度为1620亿元,再贴现总量中,小微企业票据占比为45%、涉农票据占比为27%。总体看,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银行此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除明确要求金融机构用于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同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再贴现管理。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和中小金融机构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办理再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下。同时提高再贴现额度的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人民银行同时要求各分支行加大对辖内再贴现额度的调剂,按照涉农和小微企业票据的分布情况,优化再贴现额度的分布结构。

  再比如,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人民银行秉承“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理念,坚持改革,开拓创新,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常规化

  金融“国十条”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表示,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试点阶段逐渐转为常态化,可以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创造一个重要的出口,可以更多地利用好市场的潜力,来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当商业银行把一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就可以腾挪出更多的信贷空间,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为银行提供了股权融资之外的另一种资本补充方案,有助于缓解银行中长期融资压力,在保持银行一定资产扩张能力的同时,降低银行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其次,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商业银行可将流动性相对较弱的信贷类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流通,并获取资金,这既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也有助于拓宽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再次,资产证券化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在银行体系积累的水平,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

  当前,信贷资产的错配导致国企经营效率低效与行业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也严重地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资产证券化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此番开展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在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业内专家分析,在金融“国十条”中的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项中,主要内容为以下三点:一是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设;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

  金融“国十条”在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项中强调,“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被列为金融资源支持的重中之重。需要指出的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问题,我国也概莫能外,而我国的政策思路一直重在扶持,而措施则以税收优惠为主,近年来施行的税收优惠共33项;而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如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也都离不开扶持的路子。但是,这一类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虽然有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但作用范围很小,最迫切的贷款难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此次金融“国十条”提出以小微企业的信用难题为突破口,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以及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如果能有效落实,对于分担信用风险与增进小微企业信用将起到非常重大的实质性意义。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