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份被称为金融“国十条”的《意见》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如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意在加强引导金融对经济结构调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专家表示,改革“红利”的释放须借配套政策“东风”。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倪金节对《意见》解读道: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基本可以确认为今后货币资金要重点扶持的领域,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领域,将会进一步加大淘汰的力度,他们的融资难度或会加大。与此同时,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此外,“这次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一个突破性的政策。”广东银监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之前仅仅处在学术界交流的阶段,首次写进政府指导性意见中意味着民资进入金融业有望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十条金融举措,《意见》都点名了具体实施的牵头及分工负责机构,整个“金十条”共涉及国务院18个部门,多部门联动和牵头负责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相关举措的“落地”。
“从宏观经济形势和银行流动性看,当前是调结构的最佳时期。”广东银监局办公室负责人说,“这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从货币政策上看,既不是从紧也不是放宽,真正的目的在于调结构。过去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是条条见金钱,这次是款款调结构,实际上是要把资金逼入实体经济。”
“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存量资金主要在金融活动中流转,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转’,资金没有进到实体经济中来。”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目前我国确实到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时期,需要改变以货币政策调整等短期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倾向,跳出过去“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圈子,转而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理顺和系统规划。
“各方形成的共识是,这样一份文件对于助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很强的重要性,”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其主题是统筹金融资源,核心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目标是稳中求进,切实解决结构性矛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红线。”
吴晓求认为,《意见》对未来的发展改革规划作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合理顺,并提出很多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准则,明确了牵头负责部门,进步意义重大,而最主要的意义还在于“风向标”的导向作用。
奚君羊表示,《意见》目前来说还是导向性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尚没有出台,《意见》发挥多大的作用需要看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实际的政策出台。调结构需要更多结构性的政策,不仅仅需要调整金融政策,还需要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互动。
吴晓求也认为,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必须在落实中缓释“红利”,“这尤其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对《意见》加深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细化措施。”
此外,吴晓求表示,在理解《意见》过程中,切忌误认为其是在加强管理部门对于经济的干预力度,而应该看做是为经济提供服务。
专家们认为,本次金融“国十条”的落地更加尊重和顺应产业规律和经济规律,高度重视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通过金融手段来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有望释放出新的投资机会,从而为经济回暖和转型增长积蓄新动能。
(据新华社广州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