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红宝丽的投资者们很郁闷,本盼着公司半年报业绩能大涨,但却可能因为一起金融诈骗案件变成泡影。
日前,红宝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回收货款时发现收到的部分银行承兑汇票有假,合计金额高达6896万元。经初步核查发现,涉及的假票据都是由公司某业务员提供。目前公司已报案,但还难以确认假票据造成损失的具体数额或者损失幅度。该事件可能会对2013年半年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事件披露后,不少投资者、业内人士和财务专家质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本该有着严格的内控制度,如此大额的货款出现问题实属罕见。
“假汇票的仿真度很高,一开始没看出来。”7月12日,红宝丽董秘王玉生告诉本报记者。他表示,相关与客户发生的业务都是真实存在的,公司也已经将货物发给客户,但作为结算凭证的假汇票来源目前尚未查实。
红宝丽内控之疑:
谁动了近7000万元汇票?
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承兑汇票是目前商业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算方式。发生业务往来的双方在签订合同,确认结算方式后,一般购货方会通过邮寄的方式直接将汇票寄送至供货公司的财务部,或者由供货公司的业务员代表公司去客户处取汇票。
“确确实实发生了这么大的业务额,但收到的汇票是假的。”王玉生告诉记者。无疑,如果业务是真实发生的,那么将这些假票据交给公司的业务员就成为关键:究竟是客户单位给出的汇票就是假的?还是业务员将真汇票掉包了?
“现在核查人员已经到客户单位核对账目去了,确认对方是不是开了票,才能知道是什么情况。”王玉生表示。
不过,无论是谁挪动了这近7000万元的汇票,在业内人士看来,红宝丽内控制度的漏洞是确实存在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规避各种风险,汇票的接收方通常都会采取预防措施,并对汇票进行非常严格的检验。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要求提供汇票的客户背书或者写明相关责任,这样如果客户给出了假票,就可以直接向其提起诉讼。”该人士指出,另一种情况,如果期间是由业务员代表公司去取票的,一般取回来后,财务会现场对汇票进行鉴定,包括要求客户传真,对其发出的承兑汇票的复印件进行核实。否则,中间业务员很容易有掉包的操作空间。
“不管是对客户的信用度调查,还是严格查验收到的汇票,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出现不止一张、这么大金额的假汇票,公司的内控干什么去了?”一位中央财经大学财务专家反问道。
大客户业务明显下滑
激进销售财务风险上升?
谈及此次红宝丽假汇票事件,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近年来公司对大客户销售金额逐年下降,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公司在开发新业务和新客户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逐年从6.68亿元下滑至6.37亿元再到4.8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从48.14%下滑至37.49%再到29.36%。此外,2010年,公司年报中尚公布前五大客户具体名称等信息,但此后两年却仅以“公司A\B\C”代替。
与之相随的是公司业绩的不稳定,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9161.7万元;2011年为7667.2万元,下滑16.31%;2012年为7840.87万元,比2011年同比微增2.26%。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红宝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向包括董事、高管人员等在内的激励对象授予1100万股限制性股票,这些限制性股票自该期激励计划授予日起满24个月后,激励对象能在可解锁日内按30%、30%、40%的解锁比例分期解锁。
按照该股权激励计划在三个解锁期设置的绩效考核目标,以2011年净利润为基数,从2013年到2015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应不低于45%、75%和11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9%、10%。
也就是说,对于获得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来说,要想在第一个解锁期内解锁,以最低45%的净利润增长条件计算,2013年公司至少应实现净利润1.11亿元。
显然,这一经营目标压力不小。对此,红宝丽在2012年年报中称,公司将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化技术创新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巩固老客户”;“从寻找新增长点入手,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用心呵护品牌响、需求多的大客户,积极培育前景好、管理好的小客户”。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王玉生也坦承,“此次假票事件涉及的客户并不是原有的大客户,是小客户,这两年合作的,规模都不太大”。
对此,上述财务专家认为,公司在业绩压力之下,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忽视和放松了风险防范和控制。“如果排除上市公司订单造假的可能,对于业务员开发的新客户,上市公司信用和财务部门更应该对其进行全方面调查,再决定采用何种结算方式,要不要给予赊销期,收不收承兑汇票。而对于拿回来的汇票,也更应该进行严格的核对确认。”
不过,对于公司是否因为追求业绩目标采取了激进的销售措施,导致财务风险上升的问题,王玉生并未直接回答,仅表示:“公司是有内控制度的,管理也还是规范的。”(证券日报 谢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