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2期手续费高达9% 平安信用卡分期收费最贵

2013年07月10日 07:3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砚丹 发自成都

  3月1日以来,平安银行(000001,SZ)股价已跌去36.91%,其跌幅远远高于其余15只银行股,堪称A股市场股价表现最差银行。

  平安银行缘何领跌银行板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遍访业内,找到3大原因:平安银行不良贷拨备率倒数第一,逼近政策红线;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倒数第一,面临融资压力;平安银行净息差倒数第一,同业业务调整陷两难。近期,记者还接到平安银行信用卡用户爆料:平安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费率整体水平高于其他银行。

  记者统计发现,该行此项收费为所有1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高。以消费者使用较多的分3期付款为例,平安银行0.85%的月手续费费率比南京银行高七成。

  客户质疑分期手续费差异/

  张女士今年春节后办了一张平安银行万事达信用卡。端午节她刷卡购买了一条14000元的项链。由于金额较大,张女士致电平安信用卡中心,想把该笔交易改为12期分期付款。但客服人员告知张女士,如要选择单笔交易分期付款,那么每期需要付0.75%的手续费;也就是说,12个月张女士合计应支付1260元的手续费,总计还款金额15260元,手续费率合计9%。

  “不比不知道。每家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率都各不相同。像农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也是每个月支付手续费,月费率是0.6%,如提前还款剩余期限免收手续费;中行则是一次性支付手续费,提前还款时手续费不予退回,但分12个月付的话,每月手续费和农行一样也是0.6%,一年7.2%。相比之下,平安银行信用卡12个月刷卡手续费率达到9%,1万元就要多180元。提供的服务是同样的,收费却比别家贵得多。”此前,张女士曾使用过农行、中行的信用卡进行消费分期付款。

  平安银行官网显示,目前平安银行共有17种信用卡产品。其中最具备平安集团特色的,是保险系列卡——平安保险信用卡和平安保险金卡;这两款信用卡以刷卡后获赠高额意外保障为卖点。另外,平安银行1号店联名卡也与平安集团相关。

  和其他银行信用卡一样,平安银行也着重介绍了分期付款功能。具体来说,分期付款有单笔消费分期和账单分期两种。如张女士就是选择的消费分期。只要单笔消费在10万元以下,就可以选择申请分3期、6期、12期、18期或24期付款。

  每种期限手续费率各不相同。如选择分3期付款,每期手续费率是0.85%,合计付2.55%。6期的手续费率是0.80%,合计付4.80%。12期和18期均是0.75%,合计付9%或13.5%。24期是0.72%,合计付17.28%。

  3期手续费比南京银行高七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了其余15家A股上市银行的信用卡单笔消费分期付款条款。如张女士所述,每家银行在制定此类规则方面都有差异。而平安银行总体来说所规定的手续费率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最高。

  以张女士本来想选择的12期分期为例。南京银行在其中相对最低。如选择按期偿还本金和手续费方式,普通卡每期手续费率为0.55%,12个月合计应付6.6%。贵宾卡每期手续费率为0.5%,合计应付6%。白金卡每期费率为0.45%,合计应付5.4%。此外,还可以选择按期偿还手续费,到期一次还本;或首期偿还全部手续费,到期一次还本两种方式。最高分期费率为0.65%。其余银行多在0.6%~0.72%不等。

  另一种消费者相对使用较多的分3期付款中,平安银行同样最高。其0.85%的月手续费率较南京银行高了七成 (南京银行普通卡按期偿还本金和手续费,3期分期付款手续费为0.50%)。只有在18期和24期两种长期分期中,平安比浦发稍占优势——浦发这两项每期手续费率为全部本金的0.76%,较平安银行略高0.01个百分点。

  此外,其余期限平安银行所收费率也明显偏高。如果消费者选择分6期偿还,南京银行普通卡手续费率为0.50%,平安银行则是0.80%。如果选择分24期,南京银行普通卡的手续费率是0.6%,平安银行则是0.72%。

  如下调收费将加大业绩压力/

  一家大型券商的银行业研究员指出,对于平安银行来说,信用卡虽然只是零售业务小小的一个方面,但是它仍然折射出很多的问题。“现在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平安利用集团平台,在获取客户方面确实比其他中小银行更具优势。但其服务价格若过高,那么未来只有下调价格才能更具有吸引力。平安银行短期内本来就已经面临业绩增速下滑压力,而在其集团协同效应未能发挥,其他如同业业务又面临调整的背景下,公司短期内面临的业绩压力会只增不减。”

  2013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净利润增长率仅为4.66%,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9%,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0,落后第一名中国银行1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