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农业保险与现代农业发展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2月28日 13:34
宗国富
    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农业保险手段对农业进行支持。我国是农业大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在农村。没有现代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这一宏伟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发展农业保险则是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的需要,农业保险不仅要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还将成为保证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促进手段和保障措施。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农业保险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农业保险、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能够促进和保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通过发展农业保险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屏障,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职能,将过去农民的自担风险转变为由保险公司集中管理并分散风险,变政府对农业灾害损失的事后救济为事前防范与灾后经济补偿,使政府和广大农民以较少投入获取较高保障,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支持政策。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展粮食作物保险,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参保农民可以得到保险赔偿,收回全部或大部分成本,恢复再生产能力,减少因灾致贫、返贫风险,减轻国家救助的负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从国际农业发展及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方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工业原料。农业保险通过对订单农户提供保险服务,能够有效保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稳定发展,稳固产业化链条源头。一方面在农业保险的开展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适当给订单农户部分保费补贴,组织订单农户参加保险,降低了农民的保费负担,扩大了保险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为订单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加强了公司与农户联系的紧密度,保证订单农户生产稳定,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充足,有利于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努力增加商品量和出口创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加企业实力,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由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普通产品向名优产品转变,由以产值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农业结构也开始由从单一的粮食结构向多元生产结构转变。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利润较高,要求农民前期投入也较多,因而受灾害打击后损失也较大。在农业保险试点地区,通过保险的手段化解和降低灾害损失,农民已经成为直接受益者。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保护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稳步进行,取得了良好成效。

    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的进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转入非农领域就业,许多失地农民处于无地、无业、无保障的状态。同时,由于农村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由于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滞后,在农村因支付高昂医疗费用而致贫返贫的现象始终存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障问题始终难以彻底解决。通过开展农业保险,一方面,保证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从事农业保险的公司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办、代办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直接面向“三农”的优势,有效提高农民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水平。

    农业保险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险在世界各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的推广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通过信贷与保险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得以有效分散和转移,保证了金融资产安全,使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直接加大了支农力度;另一方面,有了保险的保障,金融部门降低了农民贷款的门槛,使农民更加容易解决生产投入所需资金,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业保险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更为严重、频繁的地区,农民的生产积累薄弱、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能力差。有了农业保险的保障,就可以保证受灾之年通过保险补偿收回成本,不影响下一年的生产,促进和带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摆脱贫困,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时,由于农业保险为参保的农户提供的赔付标准一般高于政府救济标准,使农户受灾之后能够得到恢复生产的资金和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不会因灾返贫,也不再单纯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救济,使政府部门从繁杂的扶贫救济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政府的扶贫工作压力,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另一方面,有了农业保险的保障,可以促进农业发展银行和财政系统的农发资金等扶贫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扶贫开发项目的投入,既可以促进扶贫开发进程,尽快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又可以通过保险的保障,保证扶贫开发资金安全和滚动使用,提高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探索农业保险新的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实际困难,面临着高费率与低收入、高成本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不可回避的矛盾。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经营模式创造了发展条件。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探索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可以大大增加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保险成本,使更多的农民得到保险保障。通过龙头企业打造一条农户种植、养殖保险的链条。在稳步开展链条两端保险的同时,逐步向农户种植、养殖之外的人身和财产延伸。近两年,农业保险在吉林、山东等地开展的玉米、烟叶、草莓、肉鸡、梅花鹿等项政策性险种均采取的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一是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统一保险可以简化承保手续,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加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强化产业化链条的连续性;二是参保农户出险后,保险公司可以与龙头企业协作,利用其人员、技术、机构等方面的优势,在现场查勘、协助理赔方面发挥作用,容易得到投保农户的认可和信服。如玉米、烟叶种植保险的赔款,就是借助试点地区龙头企业的力量,共同查勘现场,并由出险地企业分支机构代替保险公司及时发放赔款。从全国范围看,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500多家,各省级龙头企业几千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有效的载体,不仅能够开展起农业保险,而且可以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带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近年来,我国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仅吉林省就达数千个。中央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业保险提供了又一个有效的经营载体。即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向合作组织内的社员提供保险,充分发挥社员之间信息比较对称、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相对集中地开展较大规模的保险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合作社社员比较集中,养殖规模较大,多数社员已成为种、养专业户,风险意识较强,投保积极性较高,农户之间的示范作用较明显。二是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有一个经营实体支撑,如饲料加工厂或屠宰加工厂,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保险的开展上,有的合作社对参加保险的饲养户给予饲料或销售上的一些优惠,这就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从而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已达数万家,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随着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这个有效的载体对农业保险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将持续显现。

    以农业管理部门为载体带动农民进行统一保险。“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领导确保了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直接参与组织、推动地方农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业管理部门的农经系统在农村有着机构、人员、技术和信息网络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广大农经系统人员了解农村、熟悉农业、体察农民,建立这样一支兼业代理队伍,不仅对开展商业性业务,而且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大有影响。经过两年的实践,在吉林省由三级农村经营管理站全面代办农村保险业务,全省共有45个县(市)近9000名农经系统的工作人员为农业保险代办业务。

    以农民代销队伍为载体发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种养两业的保险服务,还应包括农村财产、医疗、意外伤害、责任等综合性的保险保障。吉林省的农业保险试点尝试了组织农村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剩余劳动力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考试持证上岗,组成个人代理销售队伍,同时集中精力开发农民需求较大、保障内容多样、形式简洁的“一揽子”综合定额保险产品。探索以保险责任交叉的方式,研发满足农民不同需求的定额保单,并根据农民投保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相应降低费率,提高了保额,加大了保障程度,打开了农村保险市场。

    现代农业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国务院《若干意见》提出,要改变单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灾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保险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防灾防损职能,在防灾减灾上有所作为。

    完善农业保险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各地在农业保险的开展中,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的专业职能,将事后的灾害补偿和灾害救助与事前的防灾减灾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的防灾减灾体系。在这方面,吉林省农业保险与人工影响天气和农业技术推广结合,研究试点地区的防灾减灾问题,共同制订规划方案,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一是充分利用社会防灾的资源和资金,解决了保险自身防灾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二是扩大了防灾面积,增强了防灾效果。三是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农业的防灾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针对开展的大宗粮食作物保险试点,农业保险公司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共同开展参保农作物的防旱增雨和防雹工作。省级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业保险试点地区的抗旱增雨,充分利用数值模拟、作业指挥、机载仪器、飞行探测、催化试验等“五个平台”,加强了保险试点地区增雨作业的针对性。在抗雹减灾方面,通过“天然云室”外场平台建立的10公里网络格间距的立体探测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防雹效果,防雹率从40%提高到80%,大大降低了冰雹对试点地区保险农作物的灾害损失。

    建立灾情预警机制,有效保证农民免受大灾侵袭。由于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的动物疫病对农业的破坏较大,建立灾前预警机制,制定灾害突发应急预案,是及时、有效防止大规模灾害,减少农业企业和农民损失的必要措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业保险公司共同制定本地的灾情预警机制,超前做好种养两业的灾情监测工作。在种植业灾情的预测上与省气象管理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对承保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动态的了解和监控,在大面积雹灾来临前马上与省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启动雹灾预案。为做好畜牧业保险疫情监测,制订了《养殖业保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养殖业保险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养殖业保险疾病监测方案》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比如,在白城地区的奶牛养殖保险试点中,技术人员在开展售后跟踪服务时发现,承保地区发生点状分布的奶牛口蹄疫疫情,农业保险公司立即启动《养殖业保险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将所有承保奶牛进行有效隔离,并派驻高级兽医师等专业人员密切观测疫情的防控情况。由于防控措施及时、得力,投保农户养殖的奶牛没有传染上口蹄疫。

    加强灾害救助,切实为投保农民解决难题。灾前的防灾防损和灾后的定损理赔是体现保险服务水平,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多年来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各家保险企业尚未完全解决的难点问题。

    在防灾防损方面,保险公司加强承保后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在养殖保险中,由兽医师带领工作人员对承保标的逐个查体验标,并建立疾病治疗档案,与养殖场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牲畜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经常性地深入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保险公司还出资为投保生猪保险的农民免费提供8种疫苗,防治10种疫病,积极探索养殖业保险防灾防损的新路子。

    在灾后的理赔方面,保险公司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为受灾农户解决生产和生活的难题。种植业受灾后,由于农作物是具有灾后恢复性生长,因此,在查勘定损理赔上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在农民投保的烟叶产区遭受雹灾后,保险公司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查勘定损,当场与农民协商认定损失,让农民在灾后沮丧的心情得到安抚。对受灾严重的农民预付一部分赔款,使他们及时改种其他作物,保险责任期一结束,赔款就全部发放到位。在100多户农民投保的草莓遭受严重水灾后,保险工作人员立即查勘定损,并先期预付了赔款,使农民马上投入生产自救。有时一次出险关系上千农户,为保证赔款速度,保险公司探索新的赔偿方式,充分发挥投保人的组织作用,使赔款尽快落实到农民的手中。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减少农业保险机构自身的风险。由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大,区域性强,一旦发生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几个县甚至几个省的保险标的同时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十分重要。各国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这也是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做农业再保险业务比较困难,购买商业再保险成本较高,这也是各地在保险试点中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家提出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这是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的最佳途径。除建立国内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外,各保险主体也要积极探寻与国际再保险企业的合作,将农业风险向更大范围内分散。

    党和国家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农业保险十分重视,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保险试点的深入开展,农业保险在促进“三农”发展、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充分体现,农业保险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保险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